昏迷
拼音:hūn mí
注音:ㄏㄨㄣ ㄇ一ˊ
词性: 动词

昏迷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昏迷hūnmí

(1) 因大脑功能严重紊乱而长时间失去知觉

昏迷不醒
stupor,coma

(2) 昏暗糊涂

昏迷不恭
blurred

引证解释:

⒈ 愚昧;糊涂。

《书·大禹谟》:“蠢兹有苗,昏迷不恭。”
唐陆贽《论淮西水损处请遣宣慰使状》:“率土之内,莫非王臣,或有昏迷不龚,是由教化未至。”
《东周列国志》第一〇六回:“赵王一向昏迷,惟郭开之言是听,到此危急之际,益无主持,遂依其言。”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五:“这在文脉上十分明晰,但因为在这一问一答的中间插进了伯夷叔齐的传说在里面,这把古今来的注疏家、批评家便完全弄昏迷了。”

⒉ 迷糊;神志不清。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白汗交流如雨湿,昏迷不觉自嘘嗟。”
宋苏舜钦《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伊余昏迷中,忽若出梦寐。”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语怪》:“其人指蟒卧案下,遂携鎗执火,潜入帐内。觉又奔之,即燃鎗轰击,响震远近,其人昏迷伏地矣。”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常飞﹞停了好一阵,仿佛突然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

⒊ 沉迷,沉醉。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於其説。”
《英烈传》第一回:“顺帝只知昏迷酒色,那里晓得外面的灾异。”

⒋ 指社会政治黑暗混乱。

宋苏舜钦《诣匦疏》:“凡朝廷政教昏迷,下受其弊。”

⒌ 昏暗迷茫。

《西游记》第五十回:“若遇大江昏迷,蜃现此势。”
《英烈传》第二二回:“儻或雨云坠地,恍如长夜昏迷。”

国语词典:

思绪昏乱迷惘。

词语翻译

英语
to lose consciousness, to be in a coma, stupor, coma, stunned, disoriented
德语
Koma (S)​, bewusstlos (Adj)​
法语
coma, perdre connaissance

网络解释:

昏迷

  • 《昏迷》是2006年7月韩国OCN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五集电视电影。由 孔水昌执导,李世恩、林元熙、李英真、李振宪、车秀妍等主演。
  • 该片讲述了五个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的5个恐怖故事,一切都源于10年前发生在医院里的少女失踪案。
  • 昏迷 医疗百科

  • 昏迷,指愚昧;糊涂;迷糊;神志不清。语出《书·大禹谟》:“蠢兹有苗 ,昏迷不恭。”
  • 昏迷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弟弟发了高烧,一个下午都是昏迷不醒。
    • 2、他现在昏迷了,并且手无寸铁,没必要杀死他。
    • 3、受伤的战士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了。
    • 4、那个病人已昏迷三天了。
    • 5、她昏迷不醒已经几天了,大家都很为她担心。
    • 6、母亲入院后,一直昏迷不醒,子女几个床前守候,坐不窥堂,不敢离开一步。

    字义分解

    • 拼音hūn
    • 注音ㄏㄨㄣ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AJF
    • 五行

    (1)(名)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

    (2)(形)黑暗;模糊:~暗|~黄|~花。

    (3)(形)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庸|~头~脑。

    (4)(动)失去知觉:~厥|~迷。〈古〉又同“”。

    • 拼音
    • 注音ㄇㄧ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OPI
    • 五行

    (1)(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

    (2)(动)因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恋。

    (3)(名)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球~。

    (4)(动)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航|~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