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g dà fū |
注音: | ㄕㄤˋ ㄉㄚˋ ㄈㄨ |
上大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为中国古代的官阶之一。 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官阶分为卿、大夫、士三等,每等中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级。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爵禄旂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齐宣王褒儒尊学, 孟軻、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网络解释:
上大夫
- 1、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 2、,就是用礼约束王公大人,使他们为圣、为贤、为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刑不上大夫”。
- 3、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 4、来人说完,将一封信交给赤市,赤市打开一看是一封邀请函,原来卫国的上大夫南文子得知吴国使臣赤市路过卫国便邀请他晚上前往南府赴宴。
- 5、因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 6、左中排十三座,为本朝十三上大夫,爵位而坐,依次为胶鬲、赵启、梅伯、杨任、孙寅、方天爵、金胜、姚中、李通、李烨、李燧、李定、张谦。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上
- 五笔HHGG
- 五行金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大
- 五笔DDDD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1. 古通“太”。
2. 古通“泰”。
与上大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