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阙拾遗
bǔ quē shí yí
ㄅㄨˇ ㄑㄩㄝ ㄕˊ 一ˊ
常用成语
補闕拾遺
BQSY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出处:
《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语法:
补阙拾遗作谓语、宾语;指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示例:
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明史 孙磐传》)
英语:
cornpensate forthe shortage and leakage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bǔ
- 注音ㄅㄨˇ
- 笔划7
- 繁体補
- 五笔PUHY
- 五行水
(1)(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袜子。
(2)(动)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
(3)(动)补养:滋~。
(4)(名)〈书〉利益;用处:不无小~。
- 拼音quē,què
- 注音ㄑㄩㄝ,ㄑㄩㄝˋ
- 笔划13
- 繁体闕
- 五笔UUBW
- 五行金
quē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2. 过错:阙失。
3. 姓。
què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与补阙拾遗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