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补阙
  • 【拼音】:  

    shí yí bǔ quē

  • 【注音】:  

    ㄕˊ 一ˊ ㄅㄨˇ ㄑㄩㄝ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拾遺補闕

  • 【简拼】:  

    SYBQ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 语法:

    拾遗补阙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补充别人所遗漏的事物。

  • 示例: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始得粗就隐话,拾遗补阙,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 英语:

    make good omissions and deficiencies

  • 近义词:

    补阙拾遗

    • 1、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作。
    • 2、尽管马先生对此诗已作了精当的考释,但拾遗补阙,尚可贡献一二于马先生灵前。
    • 3、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 4、戏美人,撷红采绿;游江山,拾遗补阙
    • 5、从外国金融势力与这次股票风潮的关系的角度继续进行尝试性探讨,有拾遗补阙的意义。
    • 6、他本想趁燕梁商豫之事落定、王子狐高兴之际再请王子细述,以便自己拾遗补阙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shè
    • 注音ㄕˊ,ㄕㄜ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WGK
    • 五行

    • 拼音yí,wèi
    • 注音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HGP
    • 五行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wèi

    赠与;送给:~之千金。

    • 拼音
    • 注音ㄅㄨ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PUHY
    • 五行

    (1)(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袜子。

    (2)(动)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

    (3)(动)补养:滋~。

    (4)(名)〈书〉利益;用处:不无小~。

    • 拼音quē,què
    • 注音ㄑㄩㄝ,ㄑㄩㄝ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UBW
    • 五行

    quē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2. 过错:阙失。

    3. 姓。

    què

    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