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
bǎi zú zhī chóng
ㄅㄞˇ ㄗㄨˊ ㄓ ㄔㄨㄥˊ
一般成语
百足之蟲
BZZC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
出处:
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语法:
百足之虫作宾语、定语;形容坏势力。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也知道松江漕帮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愿多事。”
- 1、虽然他生意做垮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久他又可能翻上来。
- 2、这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奇石,你怎么就扔了呢?
- 3、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他存在,每个人心中还能保有一丝期盼。
- 4、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断而不蹶。
- 5、风马牛势不相及,常山蛇首尾相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其扶之者众;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因其卜之则灵。
- 6、这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奇石,你怎么就扔了呢?
字义分解
- 拼音bǎi
- 注音ㄅㄞˇ
- 笔划6
- 繁体百
- 五笔DJF
(1)(名)数目十个十:二~个学生。
(2)(名)表示很多:~货|~花齐放|~科全书。
- 拼音zú
- 注音ㄗㄨˊ
- 笔划7
- 繁体足
- 五笔KHU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
(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百足之虫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