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之伎
tú lóng zhī jì
ㄊㄨˊ ㄌㄨㄥˊ ㄓ ㄐ一ˋ
一般成语
屠龍之伎
TLZJ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出处:
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语法:
屠龙之伎作宾语;指无实用价值的本领。
英语:
useless skill
俄语:
негодное мастерство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tú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1
- 繁体屠
- 五笔NFTJ
- 五行火
1.宰杀(牲畜):~宰。
2.屠杀:~城(攻破城池后屠杀城中的居民)。
3.姓。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屠龙之伎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