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鼓山·鼓山闻天下
游鼓山·鼓山闻天下
鼓山闻天下,一见名不空。
自从周职方,闽在王会中。
登山亦几人,兴寄随所逢。
骑君常愒日,迁客多悲风。
剑川发瓯西,万阻与海通。
忽焉得平壤,北山矗其东。
我行未及巅,已见国势雄。
三韩到吴会,不可道里穷。
俯瞰南来帆,沄沄自朝宗。
曩时诸降王,各抚千里封。
相招神衔图,旅献东都宫。
东都今何如,胡马鸣蒿蓬。
一春长雨雾,明日归樊笼。
恣探泉石幽,篝灯道归筇。

作者简介

陈傅良
陈傅良 宋代诗人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顺水去吴会,逆水来夔门。
万古逆顺舟,以斗占旦昏。
曩余好百家,信不及鲁论。
初亦半喜愕,久之乍亡存。
白发一无成,颇识委与源。
风停波自平,却视消长痕。
六经夫如何,夫子手所翻。
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
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
诸儒各有得,长短贤若干。
玉帛相会盟,兵车相并吞。
一语苟暗合,群生皆晏温。
经成今几年,尝试以是观。
此道未轲死,此书未秦燔。
犹之斗经天,於以生盖浑。
西方亦人豪,国自为乾坤。
书来入中州,坐使学者奔。
君岂舍从之,或但游其藩。
吾闻欲乘槎,凿空访河根。
孰与瞻斗车,把柁行江湍。
吾友尹绍伊,十年抱心疾。
休然万事废,豆子黑如漆。
从之问旧学,历历不遗一。
佳篇间哇郑,法语杂方术。
岂其遇人耶,托此访遗逸。
张皇鬼物怪,漏泄宫禁密。
君看服乌喙,孰与近参朮。
春晚得新霁,草木日夜绿。
阳光初蔽亏,野暝或单复。
美人浮湘波,领此入蓬屋。
故放归帆迟,更呼渔火续。
穷探物精华,尽付诗凡目。
忆昨欣晤对,令我忘休沐。
剧谈酒行希,危坐兵卫肃。
相思正倚楼,所寄忽累幅。
瑰辞堪买贫,轶韵和难属。
自从楚骚兴,悲些逮差玉。
后来数唐人,欸乃岩隈宿。
世无梁昭明,斯文又谁录。
功成不受富贵汙,轻舟翩然下五湖。
至今风流在姑苏,我复见此云壑图。
两坡乔木樛相扶,残山乘水千里余。
天际未知何有无,一苇横绝双风蒲。
杨花春岸秋莼鲈,在在着此儒仙臞。
世无宗师貌不如,谁其嗣之吾大夫。
子歌我有感,我和子益悲。
文武有天下,二南无变诗。
陵夷及其季,小雅亦既衰。
殷人早坠命,秦氏不及期。
治身如治国,夭寿人所为。
旧恙何时已,与子看前规。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