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图·神仙有无何渺茫
桃源图·神仙有无何渺茫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桃源图·神仙有无何渺茫译文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神仙到底是有是无还非常地渺茫,桃源仙境的传说也实在是荒唐可笑。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流水盘旋绕着千回百转的山峦,这样的景象是画在生绡上的几幅图画,它们被挂在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武陵守是一位喜欢作画的人,他将桃源图题上字,装上封寄到远方京城的尚书省南宫中。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南宫先生得到画卷非常高兴,在图上挥笔题词,笔势浩荡,波浪起伏。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图画妙绝传神,文章精巧工稳,奇异的仙境也恍恍惚惚好像移到了这里。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画面上所画在山谷岩壁,上开凿建筑的房屋,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连绵不断。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秦朝与汉朝的衰败从来没有听说,天开地裂的变化他们也毫不关心。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远近的地方都种满了开花的桃树,盛开的桃花仿佛在川原上蒸腾出灿烂的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刚刚来到这里还思念着故乡,经过长久的时间后这里反倒变成了家园。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不知道乘船的渔人来自什么地方,根据他的不同形象人们纷纷猜测向他打听。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渔人说起了刘邦斩蛇取代了秦朝,五马南渡之后如今已是东晋的天下。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听完渔人的叙述大家都凄然感叹,自己说迁移到桃源今天已有了六百年的时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当年的万千事件我们都曾亲眼见过,不知到今天还有多少在流传着。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大家都争着拿出酒食来款待渔人,他们的礼节与器物都与世人大不相同。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渔人在月明之夜独宿在空空的玉堂中,骨冷魂清感觉到万念俱消,梦也不做一个。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半夜的时候听到金鸡在啁哳啼叫,太阳出来也让渔人感到怦然心跳。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在人家他还有家室之累因而不敢在此处逗留太久,最终还是怀着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离开了仙境。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船启动之后挥桨而进,再要回首仙境时,只看见一片暮色苍茫的水面。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世上一般人哪能知道桃源究竟是真是假,到如今传说此事的人也还是那些武陵的居民。

神仙到底是有是无还非常地渺茫,桃源仙境的传说也实在是荒唐可笑。 流水盘旋绕着千回百转的山峦,这样的景象是画在生绡上的几幅图画,它们被挂在中堂。 武陵守是一位喜欢作画的人,他将桃源图题上字,装上封寄到远方京城的尚书省南宫中。 南宫先生得到画卷非常高兴,在图上挥笔题词,笔势浩荡,波浪起伏。 图画妙绝传神,文章精巧工稳,奇异的仙境也恍恍惚惚好像移到了这里。 画面上所画在山谷岩壁,上开凿建筑的房屋,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连绵不断。 秦朝与汉朝的衰败从来没有听说,天开地裂的变化他们也毫不关心。 远近的地方都种满了开花的桃树,盛开的桃花仿佛在川原上蒸腾出灿烂的红霞。 刚刚来到这里还思念着故乡,经过长久的时间后这里反倒变成了家园。 不知道乘船的渔人来自什么地方,根据他的不同形象人们纷纷猜测向他打听。 渔人说起了刘邦斩蛇取代了秦朝,五马南渡之后如今已是东晋的天下。 听完渔人的叙述大家都凄然感叹,自己说迁移到桃源今天已有了六百年的时间。 当年的万千事件我们都曾亲眼见过,不知到今天还有多少在流传着。 大家都争着拿出酒食来款待渔人,他们的礼节与器物都与世人大不相同。 渔人在月明之夜独宿在空空的玉堂中,骨冷魂清感觉到万念俱消,梦也不做一个。 半夜的时候听到金鸡在啁哳啼叫,太阳出来也让渔人感到怦然心跳。 在人家他还有家室之累因而不敢在此处逗留太久,最终还是怀着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离开了仙境。 船启动之后挥桨而进,再要回首仙境时,只看见一片暮色苍茫的水面。 世上一般人哪能知道桃源究竟是真是假,到如今传说此事的人也还是那些武陵的居民。

桃源图·神仙有无何渺茫注解

1
荒唐:本意谓广大无际貌,引申 为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2
盘回:迂回曲折。
3
百转:弯曲处特别多。
4
生绡:用细丝织成的极薄的绫帛之类的绸布,可作画画及裱画的底布。指桃源图。悬挂堂屋正中。
5
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窦常(—),字中行,叔向子,弟兄五人,为长,京兆金平(今陕西兴平)人。本作美好解,此引申为善,喜欢讲。好事者,喜欢作画的人。题字捆札封贴。南宫本为南方列宿,汉用以比喻尚书省。后汉郑弘为尚书令,取前后尚书省政事,著为《南宫故事》一百卷。后又称礼部为南宫,礼部属尚书省。又唐代尚书省位置在大明宫南,习称南宫。疑指卢汀,时卢为虞部郎中,属尚书省官。代词,指《桃源图》。指南宫先生在图上题字,笔势浩荡,波浪起伏。遣词造句,指题辞。文章精巧工稳。图画得妙绝传神。达到极点。异地。好像、仿佛。代词,此处。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即连绵不断。年深日久,房屋愈建愈多。秦朝的国君姓赢,代指秦朝。颠覆、倒塌,指秦灭亡。汉朝的皇帝姓刘,代指汉朝。跌倒,亦指灭亡。天地分开。指三国及东晋两段中国分裂割据的历史。或作远近。同蒸,焕发。形容红艳艳的桃花遍地盛开若天上摆布红霞。家乡、故里。即《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访求、查寻。相互怀疑。指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指汉灭秦。指西晋亡,晋君臣南渡偏安,是为东晋。指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新政权。多少。给酒食招待渔人。风俗礼节。盛酒食的器具。本为宫殿的美称,也指仙人居所。杂乱的叫声。太阳。渔人。惧怕,指渔人怕与桃源中人分别。指人间有家人牵挂。不能久在桃源。空旷迷茫貌。暮色苍茫的水面。世上一般人。那能。

桃源图·神仙有无何渺茫赏析

此诗巧妙地借王维、刘禹锡等的“桃源仙境”之说,摒排众议,指出朝代神仙之说的荒唐,认为桃园的本来面目只不过传说。全诗以议论始又以议论终,中间夹以桃源故实的铺叙与桃源图画的描绘,从而使议论新而不空,描叙平中见奇。

王维《桃源行》只重本事,层层叙写,句句本色,不露凿痕,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后人再作,必出新意,若无意,不必重作。韩愈借桃源图画为题材,力辟神仙之说,指出“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摒排众议,恢复桃花源的本来面目;桃花源不过是传说之乡、想象之境。

韩诗所以能与王诗并肩要在有二:一是否定了前人,包括王维把桃花源写成“仙境”,而蛊人“出世”的主题。指出“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这种思想在韩愈的时代是进步的,也是韩诗高出的原因。二是诗的写法与语言的运用,起结照应,道出题旨,中先叙画作案,次写本事,间议提顿,语尽铺张,通畅流利,雄浑奇伟。章法结构翻波叠浪,曲折有致。在句法上,其它七言古多用对句,而韩诗多用奇句,句法多变,形成了这首诗流利奇伟的特点。

全诗以议论开始,以议论结束,中间夹以桃花源中的故实,既突出了议论的意义,又不显得空泛。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诗人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