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鼎庇:敬辞。大力庇护。
  • 2、鼎昌:盛大;昌盛。
  • 3、鼎鬯:古代祭祀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 4、鼎臣:重臣;大臣。
  • 5、鼎赐:极厚的赐予。旧时书信中的敬辞。
  • 6、鼎定:犹建国。
  • 7、鼎力: 鼎力dǐnglì (1) 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例 多蒙鼎力协助,无任感谢 英 your kind help;your kind efforts
  • 8、鼎盛: 鼎盛dǐngshèng (1) 正当兴旺发达或强壮 英 in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at the height of power and splendour
  • 9、鼎立: 三方对立。语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三者并立。 坚强挺立。
  • 10、鼎沸: 鼎沸dǐngfèi (1)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例 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王允传》 英 noisy and confused
  • 11、鼎彝:亦作“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 12、鼎鼐: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2.比喻宰相的职位。
  • 13、鼎新: 鼎新dǐngxīn (1) 去旧;更新、革新 例 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教被华夷。——陆游《入蜀记》 例 去旧鼎新 英 innovate
  • 14、鼎元:状元、榜眼和探花的总称。
  • 15、鼎镬:1.鼎,三足两耳的金属器具。镬,无足无耳的金属器具。鼎镬皆为烹煮食物的器具。2.古代以鼎镬烹煮罪犯的酷刑。
  • 16、鼎食: 鼎食dǐngshí (1) 列鼎而食,吃饭时排列很多鼎。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例 钟鸣鼎食之家。——唐·王勃《滕王阁序》 英 extravagant and luxurious
  • 17、鼎业:帝王之大业。
  • 18、鼎玉:鼎与玉玺。皆传国之宝。多借指帝业或政权。
  • 19、鼎铭:鼎上铸刻的铭文。
  • 20、鼎兴:兴盛。
  • 21、鼎图:意思是国家的重要器物。
  • 22、鼎足: 鼎足dǐngzú (1)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例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英 three legs of a tripod-three rival powers
  • 23、鼎运:帝王或国家的命运。
  • 24、鼎甲:1.指豪族大姓。 2.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
  • 25、鼎富:正当壮年。
  • 26、鼎亨: 1.见"鼎烹"。
  • 27、鼎成:《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指帝王去世。
  • 28、鼎铉: 1.举鼎之具。亦借指鼎。 2.指宰相。
  • 29、鼎建:犹营建。
  • 30、鼎科:谓科举考试中的甲科。
  • 31、鼎象:相传夏禹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杜预注:"象所图物﹐着之于鼎。"
  • 32、鼎味:鼎中美食。相传商武丁问傅说如何治理国家,傅以如何调鼎中之味对。后以'鼎味'指国政。
  • 33、鼎鼎: 鼎鼎dǐngdǐng (1) 盛大 例 声名鼎鼎 英 great;be very important
  • 34、鼎湖: 1.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2.借指帝王。 3.指帝王崩逝。 4.宫名。
  • 35、鼎炉:亦作'鼎炉'。 道士炼丹的鼎和炉。指鼎形香炉。
  • 36、鼎铛:鼎和铛。泛指煮器。
  • 37、鼎助: 鼎助dǐngzhù (1) 敬辞,大力协助 例 感谢鼎助之恩 英 great help
  • 38、鼎俎: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泛称割烹的用具。割烹。
  • 39、鼎国: 1.指朝廷重臣。 2.鼎立的三个国家。
  • 40、鼎釜:即鼎锅。
  • 41、鼎祚: 犹国祚,国运。
  • 42、鼎真:顶真。诗文中的一种修辞格。后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称联珠格。
  • 43、鼎门: 1.城门名。旧洛阳城东南有鼎门。 2.城门名。旧丹阳郡门。 3.名门贵族。
  • 44、鼎实:鼎中所盛之物。语出《易.鼎》:"九二,鼎有实。"
  • 45、鼎槐: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 46、鼎台:指三公之位。
  • 47、鼎右:犹鼎司。
  • 48、鼎钟: 鼎与钟。古代钟鼎上刻铭文,以旌有功者。有时即借指功业。
  • 49、鼎器:炼丹容器。
  • 50、鼎纶:指皇帝的旨意。
  • 51、鼎能:最有才能。
  • 52、鼎烹:亦作'鼎亨'。鼎镬之刑。
  • 53、鼎治:大治。
  • 54、鼎肉:已经解割的牲肉。亦指熟肉。
  • 55、鼎路:汉长安城门名。
  • 56、鼎耳: 1.鼎上两耳。 2.《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颖达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修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 57、鼎贵: 1.正当显贵。 2.显赫尊贵之人。
  • 58、鼎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司马贞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毛遂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大吕﹐为周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
  • 59、鼎士:力能举鼎的人。指勇士。
  • 60、鼎言:〈书〉有分量的言论。
  • 61、鼎跃:举鼎跳跃。古代的一种杂技。
  • 62、鼎争:三方相争。
  • 63、鼎折:《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 64、鼎邑:指洛阳。
  • 65、鼎司: 1.指重臣之职位。
  • 66、鼎馈:列鼎进食。谓进食丰盛。
  • 67、鼎胡: 1.见"鼎湖"。
  • 68、鼎辅: 1.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2.泛指达官贵人。
  • 69、鼎鬲:鼎与鬲。泛指煮器。
  • 70、鼎官:即鼎士。
  • 71、鼎锯: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 72、鼎膳:鼎中之食。
  • 73、鼎鱼: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
  • 74、鼎娥:管烹调的女子。
  • 75、鼎伏:鼎隐没不见。
  • 76、鼎阀:显赫之门第。
  • 77、鼎气: 1.《史记.封禅书》:"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曣?,有黄云盖焉。"后因以"鼎气"指鼎所在上空的云气,为国运昌隆的吉祥之兆。
  • 78、鼎列:鼎足而列。
  • 79、鼎荐:大力推荐。
  • 80、鼎餗:指鼎中食品。后常借指政事。
  • 81、鼎雉:《书.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孔颖达疏:"高宗既祭成汤,肜祭之日,于是有雊鸣之雉在于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祖己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
  • 82、鼎跱: 鼎跱dǐng zhì (1) 鼎立,三方面并峙如:三峰鼎跱 例 自擅江表,成鼎跱之业。——《三国志·孙权评传》 英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confront each other like a tripod standing on its three legs with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
  • 83、鼎重: 1.指国家重任。 2.敬辞。谓请您大力帮忙(表示请托时用)。
  • 84、鼎轴:宰辅;宰相。
  • 85、鼎贼:大贼,国贼。
  • 86、鼎席:指宰相之位。
  • 87、鼎位:指宰相等重要职位。亦借指宰相。
  • 88、鼎事:指书上关于鼎的记载。
  • 89、鼎铏:煮牲之器及和羹之器。
  • 90、鼎臑:指鼎中煮熟的菜肴。
  • 91、鼎覆:《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覆'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 92、鼎锅:有足的煮器。
  • 93、鼎分:犹鼎足三分。
  • 94、鼎府: 1.宰相府。
  • 95、鼎出:谓相继成名于世。
  • 96、鼎轘:指鼎烹和车裂之刑。
  • 97、鼎脚:鼎之三足。谓三方并峙。
  • 98、鼎养:犹鼎食。
  • 99、鼎游:谓鱼游于鼎釜。比喻无生路。
  • 100、鼎札:犹大札。旧时书信中敬称人的来信。

鼎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定鼎门: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 2、调鼎手:调和五味之人。喻指理政治国之材。
  • 3、金鼎客:指炼丹道士。
  • 4、九鼎鱼: 传说中的仙药名。
  • 5、三鼎甲: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 6、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 7、五鼎烹: 亦作“五鼎亨”。
  • 8、五鼎亨: 见“五鼎烹 ”。
  • 9、五鼎芝: 生于桑树上的白木耳。
  • 10、钟鼎文: 钟鼎文zhōngdǐngwén (1) 上古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英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 11、问鼎气: 参见器用部,器皿“周鼎”。
  • 12、扛鼎拔山: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 13、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14、扛鼎抃牛: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 15、举鼎绝膑: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 亦作:举鼎绝脰
  • 16、举鼎絶膑:意思是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17、问鼎苍穹:征服太空。
  • 18、尝鼎一脔: 尝鼎一脔chángdǐng-yīluán (1) 尝尝鼎里的一块肉,可以知道全鼎内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得知全体 英 straws in the wind—from one learn all
  • 19、尝鼎一膏:尝鼎一脔 chángdǐng-yīluán[straws in the wind—from one learn all] 尝尝鼎里的一块肉,可以知道全鼎内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得知全体。
  • 20、春秋鼎盛: 春秋鼎盛chūnqiū-dǐngshèng (1) 比喻人到壮年,正值一生最旺盛的时期 例 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贾谊《新书·宗首》 英 in the prime of one’s life
  • 21、刀锯鼎镬: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 22、大名鼎鼎: 大名鼎鼎dàmíng-dǐngdǐng (1) 形容很有名气的 例 一位大名鼎鼎的实业家 英 well-known;celebrated;famous
  • 23、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 24、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gégù-dǐngxīn (1) 革除旧弊,创立新制 例 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唐·张说《梁国公姚崇神道碑》 英 discard the old ways of life in favor of the new
  • 25、革旧鼎新: 革旧鼎新gé jiù dǐng xīn (1) 革除旧弊,创立新制 例 夫以革旧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唐·张说《梁国公姚崇神道碑》 英 discard the old ways of life in favor of the new
  • 26、瓜分鼎峙: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 27、海内鼎沸: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28、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 29、禁鼎一脔:禁鼎一脔,汉语成语,意思是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 30、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 31、九鼎大吕:意思是比喻说的话力量大,分量重。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 32、举鼎绝脰:意思是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33、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 34、列鼎而食: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 35、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 36、炉鼎之客:指炼丹术士。
  • 37、幕燕鼎鱼: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 38、牛鼎烹鸡: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用能容得下牛的鼎来煮鸡。比喻大材小用。
  • 39、群情鼎沸: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 40、髯鼎升遐: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 41、人声鼎沸: 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 (1) 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例 忽闻得外面人声鼎沸,只道是漏了火,急叫丫环们观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英 a hubbub of voices
  • 42、三足鼎立: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 43、折鼎覆餗: 见“[[折足覆?]]”。
  • 44、笙歌鼎沸:  形容歌声乐声异常热闹。
  • 45、四海鼎沸:四海:指全国。沸:沸腾。形容局势动荡,天下大乱。
  • 46、天下鼎沸: 天下鼎沸tiānxià-dǐngfèi (1) 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英 all below heaven are seething insurection
  • 47、问鼎中原:鼎:指古代夏禹铸造的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 48、问鼎轻重: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 49、五鼎万钟: 指高官厚禄。
  • 50、夏鼎商彝:泛指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 51、举鼎絶脰:意思是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52、人生鼎沸:人声鼎沸出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 53、彝鼎圭璋:比喻典雅出众。
  • 54、九鼎八簋:中央政权的象征。
  • 55、金黎鼎盛: 当代·陈少慈《潮汕赋》:“金黎鼎盛,奇花异树,目目芳菲,无一不妍。” 【示例】“黎侯,殷周时国,周初为西伯所平,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此,因氏。《姓纂》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才辈出且贡献卓著。
  • 56、九鼎迁秦: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 57、列鼎重裀: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华生活。也泛指达官显宦。
  • 58、负鼎之愿:商时,伊尹曾背负鼎俎见汤 ,后遂以“负鼎”等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 59、钟鸣鼎食: 钟鸣鼎食zhōngmíng-dǐngshí (1) 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英 living an extravagant life
  • 60、钟鼎人家:富贵宦达之家。
  • 61、钟鼎之家:富贵宦达之家。
  • 62、钟鼎山林: 1.比喻富贵和隐逸。
  • 63、钟鸣鼎列:谓官高位重。
  • 64、钟鸣鼎重:谓官高位重。
  • 65、锺鸣鼎食: 同“钟鸣鼎食”。
  • 66、锺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
  • 67、铸鼎象物: 1.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而象百物。后用此称颂君王功德。
  • 68、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
  • 69、三分鼎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70、三分鼎足: 三分鼎足sānfēn-dǐngzú (1) 形容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 英 like the three legs of a tripod
  • 71、一代鼎臣: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同“一代宗臣”。
  • 72、三足鼎力: 有三方的势力,谁也不能取得绝对优势。
  • 73、问鼎之心:指有夺政权的野心。现也指在比赛中有夺魁的雄心。
  • 74、三国鼎立: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 75、香火鼎盛:形容人很多.
  • 76、九鼎不足为重: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77、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yú yóu fèi dǐng, yàn cháo fēi mù (1) 比喻处境险恶,危在旦夕 例 汝辈如鱼游沸鼎,燕巢飞幕,死在顷刻,不降何待?——《杨家将演义》 英 be in imminent peril like fish swimming in a cooking pot

鼎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宝鼎: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三个年号,共计4年。 宝鼎四年九月改元为建衡元年。
  • 2、谗鼎: 1.春秋鲁鼎名。
  • 3、馋鼎:谓茶叶不易出汁。
  • 4、毚鼎:鼎名。即春秋时鲁国所铸谗鼎。
  • 5、镵鼎:刻姓名于其上的鼎。为使流传长远。
  • 6、崇鼎:鼎名。古代宝器。一说为周时崇国之鼎;一说为春秋时鲁国之鼎,即谗鼎。
  • 7、爨鼎:犹沸鼎。
  • 8、丹鼎:炼丹用的鼎。
  • 9、奠鼎: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奠鼎'。
  • 10、定鼎: 定鼎dìngdǐng (1) 定国都。传说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来九鼎,为传国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 例 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establist a capital
  • 11、卜鼎:九鼎是古代传国重器,政权的象征。择定置放九鼎之所在,即意味定都于其地。后即沿用为定都之称。
  • 12、铛鼎:古代一种有足的大锅。有时用作烧杀人的刑器。
  • 13、石鼎:陶制的烹茶用具。
  • 14、调鼎:烹调食物。 喻任宰相治理国家。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 15、方鼎: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周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
  • 16、沸鼎: 沸鼎fèidǐng (1) 开水锅,等于说“汤镬”,比喻险绝境地 英 cauldron containing boiling water
  • 17、分鼎: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
  • 18、汾鼎:汉武帝元鼎四年于汾阴所得的周鼎,藏于甘泉宫。后用以指象征国祚的宝鼎。
  • 19、覆鼎: 1.犹覆餗。 2.指误事失职的权臣。
  • 20、负鼎:指伊尹背负鼎俎见汤,喻以烹调致汤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于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唐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宋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桐江笑短弱,负鼎莘野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
  • 21、赴鼎: 1.谓跳入汤镬而死。
  • 22、甘鼎:鼋的别名。
  • 23、干鼎:指商代伊尹以烹调事汤的故事。相传伊尹本系汤妃的陪嫁之臣,无由见汤,乃制作佳肴以献,乘机说汤,终佐汤取天下。事见《史记.殷本纪》。后因以"干鼎"指开国元勋。
  • 24、扛鼎: 举鼎。 比喻攘夺国家政权。 《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 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 25、郜鼎: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 26、观鼎:谓觊觎王位。
  • 27、龟鼎: 元龟与九鼎。古时为国之重器。因以比喻帝位。
  • 28、汉鼎:汉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汉代社稷。
  • 29、和鼎: 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2.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
  • 30、鹤鼎:犹鹄鼎。比喻皇家佳肴。
  • 31、鸿鼎: 大鼎。
  • 32、曶鼎:西周青铜器。
  • 33、鹄鼎:《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汉王逸注:"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后因以"鹄鼎"指佳肴。
  • 34、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国之重器,又有三足。
  • 35、璜鼎:古鼎名。
  • 36、金鼎:1.黄金炊具。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5.指九鼎。 6.鼎形的金香炉。 7.金鼎为湖北中资信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理财机构。
  • 37、晋鼎: 鲁昭公二十九年,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把前执政范宣子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后遂以“晋鼎”指代国法。
  • 38、九鼎: 九鼎jiǔdǐng (1)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国家政权 英 weigh heavily (2) 后来用九鼎比喻言语等分量之重 例 一言九鼎
  • 39、孔鼎:正考父庙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杜预注:"考父庙之鼎。"
  • 40、匡鼎:《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应劭曰:'鼎,方也。'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敬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服﹑应二说是也。贾谊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张氏之说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匡鼎来',不晓其意,妄作衡书云'鼎白'耳。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于里巷,多有妄说,乃云匡衡小名鼎,盖絶知者之听。"后世多从张晏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匡衡。
  • 41、窥鼎: 1.犹问鼎。谓阴谋篡国。
  • 42、牢鼎: 1.指盛牲肴的食鼎。
  • 43、梁鼎:谓南朝梁江山。鼎,三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因以象征国家。
  • 44、列鼎: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
  • 45、龙鼎:以龙为饰之鼎。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后因以'龙鼎'为帝王崩殂之典。
  • 46、炉鼎: 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 借指炼丹。 指庐山·香炉峰。
  • 47、铭鼎: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 48、拿鼎: 拿鼎ná dǐng (1)拿顶 英 handstand
  • 49、牛鼎: 1.可容一牛的鼎。语本《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高诱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 2.谓饭牛负鼎。指伊尹负鼎勉汤称王和百里奚饭牛车下之事。后以"牛鼎"借指远大的抱负。 3.鼎名。其足饰形似牛首。
  • 50、盘鼎:盘和鼎的并称。古代建功立业,常刻辞于盘鼎以记之。因以指功勋的记载。
  • 51、庖鼎:《韩非子.难言》:"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因以"庖鼎"喻贤臣。
  • 52、陪鼎:加鼎。即宴会时正菜之外的加菜。
  • 53、破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后因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因以"破鼎"借指亡国。
  • 54、迁鼎: 1.犹迁都。 2.易代;亡国。
  • 55、铅鼎:炼丹炉。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
  • 56、窃鼎: 1.谓窃位。古代以鼎为立国重器﹐因喻王位﹑帝业。
  • 57、燃鼎:谓烧锅做饭。
  • 58、染鼎:染指于鼎。指尝味。
  • 59、饪鼎:亦作'餁鼎'。烹饪的鼎。比喻朝廷大政。
  • 60、三鼎: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 61、沙鼎:用陶土和沙烧制的一种三脚锅。
  • 62、汤鼎: 《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 商汤时所铸之鼎。 煮水烹食之器。
  • 63、折鼎: 《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亦作:[[折鼎覆?]]
  • 64、神鼎: 1.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史记.封禅书》:"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伯益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宋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太昊﹞爰兴神鼎,制郊禅。"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 2.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
  • 65、舐鼎: 1.《太平广记》卷八引晋葛洪《神仙传.刘安》:"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龙附凤。鼎﹐指炼丹药之器。
  • 66、司鼎: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 67、台鼎: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
  • 68、瓦鼎: 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
  • 69、王鼎:相传禹收九牧之金,铸为九鼎。三代时以为传国之宝器。后以"王鼎"谓帝业。
  • 70、帷鼎:谓参与帷幄之谋﹑居于台鼎之位。
  • 71、卫鼎:春秋时卫国记载孔悝祖先功德的鼎。铭文见《礼记.祭统》。
  • 72、鏏鼎:小鼎。
  • 73、文鼎:刻镂花纹的鼎。
  • 74、问鼎: ◎问鼎wèndǐng
  • 75、五鼎: 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 见“五鼎食 ”。
  • 76、夏鼎:即禹鼎。相传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使人以知神奸。
  • 77、下鼎: 1.亦作"下椗"。 2.谓船只停泊或靠码头。
  • 78、享鼎:犹鼎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奢排场。
  • 79、刑鼎:铸有刑法条文的鼎。
  • 80、羞鼎: 1.盛有食物的鼎。
  • 81、轩鼎:即轩辕鼎。喻王业﹑国运。
  • 82、璇鼎:亦作'琁鼎'。指帝业。
  • 83、讯鼎: 1.犹问鼎。
  • 84、延鼎:倒覆的鼎。
  • 85、康鼎:西周中期。
  • 86、剌鼎:西周中期前段。
  • 87、鑫鼎:鑫代表金钱。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利的象征,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延伸意。
  • 88、赝鼎: 赝鼎yàndǐng (1) 伪造的鼎,泛指赝品 例 文士既多赝鼎,佳人亦有虚名。——《五色石》 英 imitation article
  • 89、贋鼎: 赝鼎yàndǐng (1) 伪造的鼎,泛指赝品 例 文士既多赝鼎,佳人亦有虚名。——《五色石》 英 imitation article
  • 90、药鼎:煎药用具。亦指道家炼丹药所用的丹鼎。
  • 91、移鼎: 1.迁移九鼎。比喻政权的改易。
  • 92、彝鼎: 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
  • 93、茵鼎: 1.茵和鼎是寝食之具。亦借指起居饮食。
  • 94、油鼎:古代用作烹人的刑具。
  • 95、于鼎:谓居三公之位。
  • 96、禹鼎: 1.传说夏禹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 2.即九鼎。传说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3.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着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禹以武公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周王作战,俘获鄂侯事。1942年陕西岐山又出一鼎,与宋代着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 97、鼋鼎:春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子公(公子宋)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
  • 98、钟鼎:1.钟和鼎。 2.喻富贵荣华。3.指钟鼎文。
  • 99、周鼎:指周代传国的九鼎。 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比喻宝器。 古星名。属后发座。
  • 100、铸鼎: 1.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而象百物。后用此称颂君王功德。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鼎组词,鼎的组词,鼎字怎么组词,鼎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鼎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鼎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56个,鼎字在中间的组词有77个,鼎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56个。
  • 拼音dǐng
  • 注音ㄉㄧㄥ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HNDN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形容词(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2) 显赫,盛大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动词变革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