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开头的词语
更多- 1、乡坝:方言。乡村。
- 2、乡霸: 1.横行乡里的恶霸。
- 3、乡版:指乡试中式的名单。
- 4、乡邦:家乡。 指同乡的人。
- 5、乡榜: 1.科举乡试的录取名单。 2.代指乡试中式者,即举人。
- 6、乡鄙:郊野﹑乡间。
- 7、乡壁:汉许慎《序》:'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段玉裁注:'此谓不信壁中书为古文,非毁之;谓好奇者改易正字,向孔氏之壁,凭空造此不可知之书指为古文也。'后因以称凭空捏造。乡,通'向'。
- 8、乡宾:唐代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因乡贡的士子参加乡饮酒礼,故称。
- 9、乡部:乡官部吏;下级官吏。
- 10、乡晨:谓天将亮。乡,通"向"。
- 11、乡程:指返乡途程。
- 12、乡愁: 乡愁xiāngchóu (1) 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 英 homesickness;nostalgia
- 13、乡祠:乡贤祠。
- 14、乡邨: 乡邨xiāng cūn (1) 针对城市来说,以从事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口较分散的地方 英 village;countryside
- 15、乡村: 乡村xiāngcūn (1) 针对城市来说,以从事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口较分散的地方 英 village;countryside
- 16、乡党: 乡党xiāngdǎng (1) 家乡,乡里 例 各官之后,就是亲戚,以及乡党。——《幻中真》 例 还付乡党。——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英 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
- 17、乡导: 1.向导,带路的人。乡,通"向"。
- 18、乡耋:同乡老人。耋,七八十岁。
- 19、乡董:犹乡长。
- 20、乡蠹:比喻败基毁业的人。
- 21、乡迩:谓接近。乡,通'向'。
- 22、乡防:地方乡区的防务。
- 23、乡枌:家乡。枌,指枌榆社,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后因借称家乡为"乡枌"。
- 24、乡赋:犹乡贡。
- 25、乡贡:唐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 指由州县选送。指乡试。
- 26、乡姑:农村青年妇女。
- 27、乡贯: 乡贯xiāngguàn (1) 祖先居住的地方,即籍贯 例 逐一记名登册,备写乡贯。——《五色石》 英 nativity
- 28、乡関: 乡関xiāng guān (1) 故乡 英 birthplace;hometown;one's native land (place)
- 29、乡衮:乡绅。
- 30、乡衡:古人以爵饮酒,酒将尽时,爵底翻转向上,爵柱与两眉相对,谓之"乡衡"。衡,眉毛。一说,衡,平衡。谓爵平与人口相对。乡,通"向"。
- 31、乡黉:乡学;乡塾。
- 32、乡侯:汉制列侯爵号名。次于县侯,高于亭侯。
- 33、乡宦: 乡宦xiānghuàn (1) 旧称乡村中做过官又回乡的人 英 village gentry who have held official positions
- 34、乡魂: 1.思乡的心。
- 35、乡基:家乡或成就大业的初始之地。
- 36、乡籍: 1.籍贯。
- 37、乡荐:唐宋应试进士,由州县荐举,称'乡荐'
- 38、乡间: 乡间xiāngjiān (1) 远离文化中心或与它没有什么接触的农村地区 例 在乡间预演时的音乐喜剧 英 village;countryside
- 39、乡贱:旧时对乡民的蔑称。
- 40、乡捷:乡试告捷。
- 41、乡旧:同乡故旧。
- 42、乡聚: 1.乡村;村落。
- 43、乡眷:乡亲眷属。
- 44、乡郡:指家乡所在之郡。
- 45、乡泪:思乡的眼泪。
- 46、乡厉: 1.旧指乡里中无亲族等祭祀的鬼。
- 47、乡俚:乡野俚俗。
- 48、乡吏:乡中官吏;乡中吏员。
- 49、乡邻: 乡邻xiānglín (1) 同住在一个乡镇的人 例 乡邻们和睦相处 例 乡邻之生日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英 villager (2) 又 例 吾乡邻之死
- 50、乡闾:1.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2.家乡;故里。 3.乡亲;同乡。
- 51、乡梦: 1.亦作"乡梦"。 2.思乡之梦。
- 52、乡陌:乡路。
- 53、乡慕:向往思慕。乡,通"向"。
- 54、乡纳:谓同意并加采纳。
- 55、乡男:爵号名。
- 56、乡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57、乡农:乡下农民。
- 58、乡傩:语本《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何晏集解:"傩,驱逐疫鬼。"后世指迎神驱鬼的民俗。
- 59、乡僻:乡村。因其地处偏僻,故云。
- 60、乡评: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 61、乡谱: 1.犹言乡贯门族。
- 62、乡戚:同乡亲戚。
- 63、乡请:南宋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 64、乡丘:犹首丘。乡,通'向'。旧说狐死首向丘穴,故以'乡丘'比喻心怀故里。
- 65、乡壤:乡土;家乡。 指地方。
- 66、乡讪: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
- 67、乡稍: 1.周制,王城外百里郊内分乡,二百里至三百里为稍。后因以"乡稍"泛指都城以外的地区。
- 68、乡射:古代射箭饮酒的礼仪。乡射有二:一是州长春秋于州序(州的学校)以礼会民习射;一是乡大夫于三年大比贡士之后,乡大夫﹑乡老与乡人习射。
- 69、乡社: 1.犹乡里,故乡。 2.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
- 70、乡绅: 乡绅xiāngshēn (1) 乡里的官吏或读书人 英 country gentleman;squire
- 71、乡试: 乡试xiāngshì (1) 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例 举乡试。——《明史》 例 那一年跟随他小主人入京乡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the imperial exam at the provincial level;triennial examination
- 72、乡塾: 乡塾xiāngshú (1) 古代乡间学堂 英 private village school
- 73、乡墅:犹乡村。
- 74、乡帅:春秋齐军官名。
- 75、乡寺: 1.乡村寺庙。 2.指乡学。
- 76、乡祀:明清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乡祀"。
- 77、乡亭: 1.乡中公舍。汉制,百户为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每亭设公舍一间,供行人止息。 2.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3.犹乡里,同乡的人。
- 78、乡途:犹乡路。
- 79、乡团: 1.乡兵﹑团练。
- 80、乡往:向往;专心想望。乡,通"向"。
- 81、乡味:指家乡特有的食品。
- 82、乡闱: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
- 83、乡翁:对同乡老人的敬称。
- 84、乡伍:犹乡里。
- 85、乡愿: 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 86、乡原: 乡原xiāngyuàn (1) 即“乡愿”。指乡里中言行不一、伪善欺世的人。引申为见识浅陋、胆小无能之人,今多作“伪君子”之代称。“原”(愿),谨慎,善良 例 若今之学宋儒者,直乡愿而已,孔孟所深恶而痛绝者也!——《老残游记》 英 hypocrite
- 87、乡思:对故乡的思念。
- 88、乡曲: 乡曲xiāngqū (1) 乡里,亦指穷乡僻壤。形容识见寡陋 例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庄子·胠箧》 例 无乡曲之誉。——司马迁《报任安书》 英 out-of -the-way;be far from town
- 89、乡里: 乡里xiānglǐ (1) 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 英 home village or town (2) 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 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英 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 (3) 又 例 乡里皆谓已死。
- 90、乡邑: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家乡,故里。 同乡。
- 91、乡情: 乡情xiāngqíng (1) 对故乡家乡的思念感情 英 provincialism
- 92、乡人: 乡人xiāngrén (1) 乡下的老百姓 例 乡人起得很早 英 villager (2) 同村同乡的人 例 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英 fellow villager
- 93、乡和:趋从附和。乡,通"向"。
- 94、乡贤: 乡贤xiāngxián (1)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英 a county sage
- 95、乡土: 乡土xiāngtǔ (1) 本乡本土;人们出生的故乡 例 乡土气息 例 以靖乡土。——《明史》 英 native soil
- 96、乡下: 乡下xiāngxia (1) 乡里,广大农村 英 village;country;countryside
- 97、乡喆:乡里的贤哲。喆,同“ 哲 ”。
- 98、乡国: 1.故国。 2.家乡。
- 99、乡举: 1.由乡里选拔人才。 2.乡贡﹑乡试中式。
- 100、乡镇: 乡镇xiāngzhèn (1) 乡村和镇 英 villages and towns (2) 比较小的市镇。介于农村和城镇之间 英 small towns
乡中间的词语
更多>>- 1、还乡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逃亡地主﹑恶霸所组织的反动武装。
- 2、望乡堆:犹望乡台。
- 3、返乡团:还乡团。
- 4、阜乡舄:指仙人的鞋子。
- 5、赶乡邻: 1.方言。串门。
- 6、望乡馆:古馆名。
- 7、石乡侯:游戏文章中对石砚的戏称。
- 8、都乡侯:东汉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关内侯之上。
- 9、醉乡侯:戏称嗜酒者。
- 10、领乡荐:谓乡试中举。
- 11、邛乡蒟:古代西南邛都地区以产蒟酱著名,故有此称。
- 12、离乡聚: 1.离城较远的市集。《后汉书.刘玄传》﹕"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緑林中﹐数月闲至七八千人。"李贤`﹕"离乡聚谓诸乡聚离散﹐去城郭远者。大曰乡﹐小曰聚。"一说地名。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离乡聚。按﹕殿本《考证》万承苍谓离乡聚地名﹐章怀注非。"
- 13、乞乡郡:旧时官吏请调往故乡任职。
- 14、鲈乡亭: 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
- 15、南乡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 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 16、湘乡派:清曾国藩的文章自成一派,因曾是湖南省湘乡人,故称"湘乡派"。是桐城派的别支。
- 17、远乡牌:旧时客乡人的墓牌,牌上写明死者姓名履历,以备其家人前来认领。
- 18、萍乡市:在江西省西部,邻接湖南省,浙赣铁路横贯。1949年始设市。人口145.2万(1995年)。以产煤著名。安源煤矿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建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名胜古迹有文庙、杨岐寺、孽龙洞。
- 19、三乡诗:三乡,地名。在今何地不详。唐会昌时若耶溪有女子随夫西入函关。夫殁,东还,邈然无依,一日过三乡驿,感慨题诗曰:"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旧山。"后和之者多至十人。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王祝》。
- 20、武乡试: 明·清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
- 21、尸乡翁:指祝鸡翁。
- 22、打乡谈:谓说家乡土语。
- 23、还乡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组织的地主武装。
- 24、清乡团: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用于镇压农村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反革命武装。
- 25、东乡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
- 26、同乡会:中国近代,在通都大邑,同籍贯的人为互相联络而成立的一种组织。
- 27、望乡台: 望乡台wàngxiāngtái (1) 旧指可眺望家乡的高地或人工修筑的高台 英 a high place for looking at one's hometown (2) 迷信的人所说阴间的一座台,新死的人的灵魂在上面能看见阳间家中情况 英 a high place for looking at one's hometown in the nether world
- 28、南乡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南乡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 29、东乡姓: 出自子姓,东乡为人之后,以邑名为氏。
- 30、醉乡春: 1.词牌名。调见宋秦观《淮海词》。因词中有"春色又添多少"及"醉乡广大人间小"句,故名。又名《添春色》。参阅《词谱》七。 2.曲牌名。
- 31、贵乡县: 据《五代志》记载:十六国前燕建熙时,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组建了贵乡县。县治设在孔思集寺。
- 32、学乡谈: 1.宋元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地方音俗语娱悦观众。
- 33、新乡市: 词语解释⒈ 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京广、新焦两铁路交点。1949年设市。人口68.3万(1995年)。为河南北部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名胜古迹有东岳庙、大观圣作碑等。
- 34、背乡离井: 背乡离井bèi xiāng lí jǐng (1)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家宅;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 英 leave one's native place (esp.against one's will) (2) 也说“离乡背井”“背乡离井”
- 35、本乡本土: 本乡本土běnxiāng-běntǔ (1) 自己家乡一带的人或物产 英 one's homeland;native land
- 36、饿乡纪程:《饿乡纪程》拨开了国内外反动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
- 37、不可乡迩:不可接近。同“不可向迩”。
- 38、斐然乡风:形容人们景仰对方的德政或良好的风尚。
- 39、人离乡贱: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 40、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 41、还乡昼锦:《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颜师古注:'言无人见之,不荣显矣。'后以'还乡昼锦'谓富贵还归故乡,犹如衣锦昼行,以示荣显。
- 42、离乡背井: 离乡背井líxiāng-bèijǐng (1) 离开家乡去谋生 例 大批农民离乡背井,去寻找新的肥沃土地 英 flee one's home;tear oneself away from one’s native place; turn one's back on one's native land and leave it
- 43、离乡别井: 1.见"离乡背井"。
- 44、抛乡离井:离开家乡故土。
- 45、山乡巨变:长篇小说。周立波作。1958-1960年发表。1955年,团县委副书记、共产党员邓秀梅奉命来到偏僻山村清溪乡和农民一起建立合作社,但一些私心较重的老农却不肯入社。邓秀梅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并挫败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合作社赢得了秋季丰收。作品善于运用方言土语,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46、三乡濑粉:广东中山三乡镇的传统名吃。
- 47、离乡背土: 1.见"离乡别土"。
- 48、邻里乡党:泛称一乡的人。
- 49、村邻乡舍:指邻居。
- 50、北邙乡女: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 51、貊乡鼠攘: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 52、貊乡鼠壤: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 53、回乡偶书:诗篇名。唐代贺知章作。共二首。作者八十六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当时他离家乡已有五十余年。前一首写回乡时儿童已不认识他,故“笑问客从何处来”,将久离故乡的悲哀巧妙地藏匿于欢快场景中。后一首用家乡风景依旧来反衬人事变化之多,感慨深沉。
- 54、偏乡僻壤:荒凉偏僻的地方。
- 55、穷乡僻壤: 穷乡僻壤qióngxiāng-pìrǎng (1) 偏僻的地方,冷僻的角落 英 by-place;remote,backward place (2) 荒芜凄凉的地区或地方;特指人为地造成贫脊或荒凉的地方 例 一个宁静的乡村,被铁器制造商们变成了人所能制造的最丑陋的穷乡僻壤 英 waste (3) 荒凉偏僻的地方;特指非洲南部的偏僻的乡村地段 英 platteland
- 56、入乡问俗: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 57、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rùxiāng-suísú (1)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安排。形容随遇而安 例 “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宋·普济《五灯会元》 英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 58、随乡入俗:随:顺从。俗:风俗。到一个地方就按当地的风俗习惯行事。也作“随乡入乡”。
- 59、随乡入乡: 随乡入乡suíxiāng-rùxiāng (1) 到什么地方就随从那里的风俗习惯。因以“随乡入乡”比喻适应新的环境 例 天涯节物遮愁眼,且复随乡便入乡。——宋·范成大《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 英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 60、走乡随乡: 走乡随乡zǒuxiāng-suíxiāng (1) 走到哪里就顺随哪里的民情习俗 英 while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 61、他乡故知: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熟人。
- 62、他乡异县:指远离家乡的外地。
- 63、他乡故事:发生在家乡以外的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事件等等。
- 64、题名乡会: 1.宋代进士及第,各集同乡于佛寺,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乡会。
- 65、离乡别土: 离乡别土lí xiāng bié tǔ (1) 离开家乡去谋生 例 大批农民离乡别土,去寻找新的肥沃土地 英 flee one's home;tear oneself away from one’s native place; turn one's back on one's native land and leave it
- 66、心乡往之: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 67、违乡负俗: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 68、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69、离乡调远: 1.远离家乡。
- 70、靡然乡风:纷纷学习、追随而成一种风气。
- 71、蛇乡虎落: 1.谓野兽出没的地方。
- 72、物离乡贵:指物品离开原产地越远就变得越珍贵。
- 73、城乡体验:城乡体验。
- 74、杖乡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 75、瘴乡恶土: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76、四乡八镇: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
- 77、西乡隆盛:西乡隆盛(1828-187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下级武士出身。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并在鸟羽、伏见战役中率军打败幕府军。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7年领导反政府叛乱,兵败自杀。
- 78、移乡避仇: 指古代的一种法律规定:将犯人移配他乡,以避免其与受害者子孙结为仇人。
- 79、怀乡之情: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 80、鱼肉乡里:是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 81、思乡情深: 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乡。
- 82、异乡求学:去别的地方求学。
- 83、内乡方言: 属河南方言小片数种方言中的一种,其或以形象,或以意会,皆不失字之原义者,如“开始”曰“压根”,“脏”曰“埋迹”等,虽为俗语而实有意义可寻者,此为方言的一大特色。
- 84、八月的乡村: 长篇小说。萧军作。1935年发表。人民革命军第五小队队长萧明带领六名从旧军队反叛出来的士兵组成游击小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同驻守王家堡子的铁鹰小队会合。游击队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萧明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锻炼。
- 85、他乡遇故知: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 86、大泽乡起义: 见〖陈胜吴广起义〗。
- 87、亲不亲故乡人: 词语解释⒈ 比喻同乡人感情亲密。
乡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邦乡: 1.乡邦,家乡。
- 2、北乡:亦作'北乡'。
- 3、背乡: 1.背向。反对与支持。
- 4、避乡:谓市民为逃难而避居乡下。
- 5、蚕乡:养蚕之乡。
- 6、城乡: 城乡chéngxiāng (1) 城镇和乡村 例 城乡结合部 英 urban and rural;town and country
- 7、愁乡:愁苦的境界。
- 8、楚乡:楚地。
- 9、村乡: 1.乡村。
- 10、达乡: 1.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 11、当乡:本乡;同乡。
- 12、帝乡: 帝乡dìxiāng (1) 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 英 place where God Lived
- 13、钓乡:渔村。亦指家乡。
- 14、独乡: 独自向慕。乡,通“向 ”。
- 15、饿乡:1.飢火中烧的境地。 2.缺乏食物的贫困去处。
- 16、返乡: 返回家乡。
- 17、负乡: 1.背离家乡。
- 18、福乡:指神仙所居﹑福德所集的地方。
- 19、阜乡:指仙乡。
- 20、故乡: 故乡gùxiāng (1)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例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英 native place;hometown;birthplace
- 21、归乡: 回乡。 归心向往。
- 22、淮乡:指淮河流域。
- 23、怀乡: 思念故乡。
- 24、回乡: 回乡huíxiāng (1) 返回家乡 例 回乡知识青年 英 return to one's home village
- 25、祸乡:指死地。
- 26、计乡:指浙江绍兴。绍兴即古之会稽﹐相传禹会诸侯计功于此﹐故名。
- 27、监乡:蚩尤冢所在地。
- 28、江乡: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
- 29、旧乡: 1.故乡。 2.指仙乡。
- 30、宽乡:人少田多的地区。
- 31、老乡: 老乡lǎoxiāng (1) 对不知姓名的农民的称呼;又指笨拙、粗俗、朴实的庄稼人 英 bumpkin (2) 同乡 例 咱们好像是老乡 英 fellow-villager; fellow townsman
- 32、鲈乡:产鲈鱼之乡。泛指江南水乡。
- 33、魅乡:指荒凉的边远地区。
- 34、迷乡: 1.令人迷惑的境界。
- 35、冥乡:指阴间。
- 36、南乡:南方。
- 37、鸟乡:宋时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民所居住的乡村。
- 38、泮乡:指学宫。
- 39、盘乡:指在乡间巡游卖手艺。
- 40、飘乡:在乡间往来。
- 41、贫乡: 1.贫穷的地区。
- 42、侨乡: 侨乡qiáoxiāng (1) 即归侨、侨眷聚居的地区 英 the area where is a bigger popul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and its relatives
- 43、倾乡:人们的阶级观点和政治思想在言行上的具体体现。文艺作品的倾乡性是作家、艺术家的政治思想和审美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并反映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评价。
- 44、泉乡:犹泉下。
- 45、热乡:气候炎热之地。指南方。
- 46、柔乡:谓女色迷人之境。
- 47、儒乡:谓儒学发源之地。
- 48、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礼记.仲尼燕居》:"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孔颖达疏:"射﹐谓乡射也;乡﹐谓乡饮酒也……然射在乡上者﹐欲明乡射与乡饮酒别也。"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忠信不立﹐则射乡之礼不能以致刑措。"一说﹐指大射礼和乡饮酒礼。
- 49、圣乡:圣人的故乡。特指孔子诞生及居住之地。
- 50、尸乡: 古地名。又名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南之新蔡镇。
- 51、殊乡: 异乡;他乡。 不同的趋向。乡,通“向 ”。
- 52、鼠乡: 礜石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礜石》。
- 53、睡乡: 睡乡shuìxiāng (1) 指入睡后的境界;熟睡状态 例 不如睡乡去,万事风马牛。——宋·陆游《睡乡》 英 sleep;dreamland
- 54、他乡: 他乡tāxiāng (1)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英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alien land
- 55、甜乡:指梦境。
- 56、桐乡: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地,汉时称为「桐乡」。
- 57、佗乡: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 58、危乡: 不安于本土。
- 59、习乡: 1.行乡饮酒礼。
- 60、狭乡: 隋·唐实行均田制时称公地多、人口少的地方为宽乡,人口多、公地少的地方为狭乡。后世习惯上称地广人稀的地方为宽乡,地狭人稠的地方为狭乡。
- 61、仙乡: 仙乡xiānxiāng (1) 敬辞,用于问对方的籍贯 例 朝使大人仙乡何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英 native place
- 62、阿乡:对农民的污蔑性称呼。亦用为对孤陋寡闻者的戏称。
- 63、八乡:八方。 指八方之神。
- 64、柏乡:县名。在河北省南部。春秋晋鄗邑地,西汉置鄗县,又分置柏乡侯国。东汉合并鄗与柏乡为高邑。县北鄗城有光武庙,东汉光武帝即位于此。
- 65、旁乡:指近侍的人。
- 66、边乡:边地,边境。
- 67、趣乡:亦作'趣乡'。亦作'趣乡'。亦作'趣乡'。志趣;志向。 好尚;兴味。
- 68、趋乡:1.前往;前行。
- 69、膻乡:借指匈奴地区或北方边地。
- 70、道乡: 1.修道之地;仙境。
- 71、东乡: 面向东方。
- 72、都乡:1.犹坊厢。泛指市街。2.古代城治区划名。
- 73、贵乡: 1.富贵之地。 2.敬称对方所居乡里。
- 74、还乡:返回乡里。
- 75、寒乡: 1.寒冷的地方。 2.贫穷荒僻的地方。
- 76、家乡: 家乡jiāxiāng (1) 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故乡 英 hometown;native place
- 77、景乡: 见“景响 ”。
- 78、酒乡:犹醉乡。唐皮日休有《酒中十咏.酒乡》诗。
- 79、客乡:他乡;外地。
- 80、乐乡:乐于接近。
- 81、离乡:指国都之外的小城邑。异乡。离别故乡。
- 82、六乡: 1.周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 2.王莽时仿周制﹐于长安西都置六乡。
- 83、龙乡: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产鸣鸡。《文选.谢庄》﹕'律谷罢暖﹐龙乡辍晓。'李善注﹕'《陈留风俗传》曰﹕允吾县者﹐宋﹑陈﹑楚地﹐故梁国宁陵种龙乡也﹐出鸣鸡。'后因以指鸡。指边塞之地。
- 84、内乡:谓向往中原或向慕中央政权。乡,向。
- 85、前乡: 1.亦作"前乡"。朝着前面。 2.亦作"前项"﹑"前乡"。前些天﹐前些时候。
- 86、清乡: 清乡qīngxiāng (1) 旧时指政府清查乡村,肃清变乱 英 (of the old government) search the country and eliminate rebels
- 87、穷乡: 1.荒远的乡村。
- 88、山乡: 山乡shānxiāng (1) 指山区 例 山乡新貌 英 mountain area
- 89、信乡: 1.亦作"信乡"。亦作"信乡"。亦作"信响"。 2.信赖。 3.谓信任归向。
- 90、神乡: 1.犹神州。指帝都或京畿地区。 2.神仙所居处。犹言仙国。
- 91、声乡: 1.犹声势。乡﹐通"响"。
- 92、失乡:犹言无家可归。
- 93、诗乡:诗的境界。
- 94、士乡:春秋齐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使士﹑农﹑工﹑商四民分别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区称"士乡"。
- 95、首乡:以首相向。犹归向。
- 96、顺乡:随从乡俗。
- 97、四乡: 四乡sìxiāng (1) 城镇四周的农村 英 countryside (2) 泛指四方 例 四乡八里 英 all sides
- 98、望乡:望见故乡;遥望故乡。亦借指思乡。
- 99、西乡:亦作'西向'。面向西方。
- 100、下乡: 下乡xiàxiāng (1) 到农村去 英 go to the countryside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鄉
- 五笔XTE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习乡尚齿。——《礼记·王制》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各乡逆夷(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8) 地方;处所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12) 用作动词,读xiàng。通“向”。面对着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13) 姓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