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寇
拼音: | wài kòu |
注音: | ㄨㄞˋ ㄎㄡˋ |
外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外寇
(1) 指入侵的外敌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外来的敌寇;外来侵掠。
引《管子·君臣上》:“兵乱内作,以召外寇。”
《国语·晋语二》:“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北史·杜弼传》:“弼又请先除内贼,却讨外寇。”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若虽有外寇,而其地尚为我有,乃捨险就易,此何理也。”
国语词典:
从外入侵的敌寇。
网络解释:
外寇
- 1、设当外寇入犯时,有能奋发忠义,为灭此朝食之谋,臣等无论其力量何如,要不敢不服其气概。
- 2、现在外寇入侵,国家危难,民不聊生,天地秘密教重新出世的时候到了。
- 3、面临国土沦丧,国难当头之际,他奋起驱鞑虏,除外寇,雄霸中原。
- 4、其馀或以处归朝之人,分画不一,许以能捍御外寇,显立大功,特与世袭。
- 5、犯我中华民族利益之外寇,杀无赦!损我中华民族利益之内贼,杀无赦!
- 6、大院深深锁外寇,城墙高高匿内患。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外
- 五笔QHY
- 五行木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