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开头的词语
更多- 1、民爱:谓爱民之情。
- 2、民办: 民办mínbàn (1) 民间开办(对“国营”或“官办”而言) 例 民办学校 英 run by the local people
- 3、民编:编入户籍的平民。
- 4、民柄:对臣民的赏罚之权。
- 5、民部:即户部。古代官署名。汉置尚书﹐有民曹﹐三国魏置度支﹐吴有户部﹐晋有度支﹐北周有民部﹐皆主财用。隋初置度支﹐开皇三年改为民部﹐唐永徽初﹐因避太宗李世民讳﹐复改称户部。
- 6、民财:人民的财物。
- 7、民曹:官署名。汉成帝初置。后世名称多变﹐职责也并不完全相当。至隋时定名为民部﹐唐高宗时避太宗李世民讳﹐又改称户部﹐因亦用作户部的代称。
- 8、民产:百姓的田产。
- 9、民産:百姓的田产。
- 10、民臣:百姓与官吏。犹官民。
- 11、民畴:民家的田地。亦指农事。
- 12、民雠: 1.亦作"民仇"。 2.谓人民怨恨﹑反对。 3.人民的仇恨。
- 13、民船: 民船mínchuán (1) 私人所有的载客和运货的木船;民用船只 英 privately-owned boat
- 14、民悰:民众的忧愁。
- 15、民村:农家居住的村庄。
- 16、民典:民间的故实。
- 17、民蠹: 1.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2.人民受损害。
- 18、民讹:人们的谣言。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郑玄笺:"讹﹐伪也。"
- 19、民烦:冥顽。指昏乱﹑不明事理的人。民﹐通"冥"。
- 20、民防: 民防mínfáng (1) 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英 civil defense
- 21、民愤: 民愤mínfèn (1) 人民大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愤恨 例 民愤极大 英 popular indignation;wrath of the ma sses
- 22、民伕:宫女入宫前所嫁的丈夫。 服公役的民工。
- 23、民赋:人民所纳的赋税。
- 24、民纲:民众处世的准绳。
- 25、民膏: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 26、民瘝:犹民瘼。
- 27、民害:人民的祸害。
- 28、民航: 民航mínháng (1) 民用航空的简称 例 民航机 英 civil aviation
- 29、民豪:旧指民间有权势者。
- 30、民圂:民家的厕所。
- 31、民寄:民望所寄。旧时指地方官。
- 32、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
- 33、民籍:居民的户籍。亦指有户籍的居民。
- 34、民间: 民间mínjiān (1) 平民自愿组织的 例 民间团体 英 voluntary (2) 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 例 民间文学 英 folk;popular;among the people (3) 非官方的 例 民间来往 例 民间贸易 英 nongovernmental people to people (4) 百姓中 例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英 in common people
- 35、民监:谓以民情为鉴戒。
- 36、民艰:民众的艰难困苦。
- 37、民鉴:谓以民情为鉴戒。
- 38、民警: 民警mínjǐng (1) “人民警察”的简称 例 女民警 英 people’s police
- 39、民爵:古代君王赐给民间有功者的爵位。
- 40、民刊:没有正规出版号的民间刊物
- 41、民快:旧时官府专管缉捕的差役。
- 42、民困: 1.民众的困苦。 2.民众困厄。
- 43、民累:民众的劳苦。
- 44、民历:民用历书。
- 45、民隶: 1.指平民。
- 46、民黎:黎民。
- 47、民粮:旧指民众所缴纳的田赋粮。
- 48、民虏: 1.俘获的敌国民众。
- 49、民萌:民众﹐百姓。
- 50、民甿:民众﹐百姓。
- 51、民生: 民生mínshēng (1) 民众的生计 例 国计民生 英 the people’s livelihood
- 52、民族: 民族mínzú (1) 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英 nation;nationality;people;race
- 53、民主: 民主mín zhǔ 1. 一种社会状态,其特点是: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英 democracy; 2. 合乎民主原则。 例 作风民主。
- 54、民瘼: 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 55、民政: 民政mínzhèng (1) 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户政、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等 英 civil administration
- 56、民歌: 民歌míngē (1)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英 ballad;folk song
- 57、民众: 民众mínzhòng (1) 泛指人民大众 例 唤起民众 英 mass;common people;the populace
- 58、民居: 1.百姓居住之所。 2.民家﹐民房。
- 59、民和: 民众和睦团结。 民众的信赖。
- 60、民风: 民风mínfēng (1) 民众的风气;民间风俗 例 民风淳朴 英 social mood;customs and morals of the people
- 61、民工: 民工míngōng (1) 由农村流动到城市、主要从事修建、运输的农民;也指被动员参加修路、筑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 英 labourer working on a public project
- 62、民营: 民营mínyíng (1) 群众集体经营;私人经营 例 民营企业 英 nongovernmental business
- 63、民情: 民情mínqíng (1) 人民的生产、工作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 例 熟悉地理民情 英 condition of the people (2) 指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英 public feeling;feelings of the people
- 64、民谚:民间谚语。
- 65、民事: 民事mínshì (1) 有关民法之事 例 民事权利 英 civil;be related to civil law (2) 参看“民法” (3) 农事;民间的事情 例 民事不可缓也 英 farm work;civil
- 66、民德: 1.民众的道德。 2.指有德之人。 3.犹民力。
- 67、民心: 民心mínxīn (1)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 例 民心所向 例 民心稍安。——《广东军务记》 英 common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popular feelings;popular sentiments
- 68、民望: 民望mínwàng (1) 民众的期望 例 民望所归 英 people's hope (2) 民众的榜样 英 people's model
- 69、民意: 民意mínyì (1) 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英 popular will (opinion);will of the people
- 70、民权: 民权mínquán (1) 公民在政治领域里享有的民主权利 英 civil rights;democratic rights
- 71、民亩:农田。
- 72、民牧:旧时谓治理民众的君王或地方长官。
- 73、民母: 1.在民间的母亲。 2.指皇后。旧时谓皇后为万民之母。
- 74、民讴:民歌。
- 75、民品: 民品mínpǐn (1) 民用产品, 特指军工厂所生产的民用产品 英 civil products
- 76、民痡:人民的疾苦。
- 77、民器:民用器物。
- 78、民让:民众间相互谦让的精神。
- 79、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指人民和社稷引申指民间。 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80、民舍:民家房舍。
- 81、民声: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 82、民师: 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83、民史:民众的历史。
- 84、民室:民家;民家房屋。
- 85、民时:犹农时。
- 86、民庶:庶民﹐百姓。
- 87、民输:人民缴纳赋税。
- 88、民讼:民众的诉讼事宜。
- 89、民所:犹民间。
- 90、民田: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91、民庭: 民庭míntíng (1) 民事法庭的简称 英 civil court
- 92、民听: 1.民众的听闻。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3.民众听从。
- 93、民徒:民夫。
- 94、民王: 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
- 95、民务: 1.民众承担的事务。 2.治理人民的事务。
- 96、民伍:平民的行列。
- 97、民屋:民家房屋。
- 98、民献:民之贤者。亦借指民众。
- 99、民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 100、民械:民家的兵器。
民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安民榜:安定民心的布告。
- 2、人民币: 人民币rénmínb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通用货币。以圆为单位 英 Renminbi (RMB)
- 3、秀民册: 1.官府中登列有德才者的名册。
- 4、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的简称,是建立于民国初年的资产阶级政党。1912年8月以中国同盟会为基础,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小党派而成。成员复杂。奉孙中山为理事长,党务由宋教仁主持。修改同盟会的革命政纲,提出“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厉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等政纲。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被袁世凯强行解散。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任总理期间,主张实行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建国大纲》。
- 5、便民房:旧时为诉讼人提供暂时歇宿的房屋。
- 6、富民侯:汉武帝晩年,悔以江充谮杀卫太子据,又悔征伐连年。会车千秋上书为卫太子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刘屈厘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 7、富民渠:隋开皇初开漕渠,太监郭衍兴工引渭水,经大兴城至潼关,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富民渠。见《隋书.郭衍传》。一说,宇文恺主持此事,渠名广通渠。见《隋书.食货志》及《宇文恺传》。
- 8、狗民国:传说高辛氏所封之国。
- 9、白民国: 1.传说中古国名。
- 10、汉民族: 即汉族。参见“汉族 ”。
- 11、鹤民国:传说中的国名。
- 12、居民区: 居民区jūmínqū (1) 任何由各种各样的住所及与之有关建筑构成的建筑群;特指向人们(如需要特殊照料的儿童)提供小群的单幢住所的机构 英 village
- 13、居民点: 居民点jūmíndiǎn (1) 居民聚居的地方 英 residental area
- 14、贫民窟: 贫民窟pínmínkū (1) 指城市中穷人聚居的地方 英 substandard housing;shum
- 15、平民窟:指贫苦人民聚居的地方。
- 16、良民吏: 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
- 17、良民证: 指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区伪政权颁发的居民身份证。
- 18、种民天: 1.道教语。指三界以上的四梵天。
- 19、公民权:公民根据宪法规定所享受的权利。
- 20、国民性: 谓一国国民所特有的气质。
- 21、解民悬: 1.见"解民倒悬"。
- 22、流民图: 宋·熙宁六年,郑侠见岁歉而赋急,流民相携塞道,因命画工悉绘所见而成《流民图》,奏献宋神宗,并上疏极言新政之失。
- 23、劝民歌: 晚清文县知县长赟为民而写的劝民歌。
- 24、万民伞: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 25、随民户: 1.指失去户籍的流民户。
- 26、选民证:选民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
- 27、羽民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名,其民生羽翼。
- 28、平民院:又译"众议院"。某些国家议会下议院的名称。在英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各等级利害的不同,议会于1343年开始分设上﹑下两院,上院叫贵族院,下院叫平民院,是封建等级代表机关。平民院由郡和城市选出的骑士﹑商人等组成。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平民院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机关。
- 29、人民戰: 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 30、植民地: 1.即殖民地。植,通"殖"。
- 31、殖民地: 殖民地zhímíndì (1) 原指强国在国外侵占并移民居住的地区,后泛指丧失了政治经济独立权力,受他国管辖的地区或国家 英 colony
- 32、殖民化: 殖民化是指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越过自身的边界而建立移民殖民地或行政附庸机构,藉以对外延伸其主权。而该地区的原住民会被受到直接统治,或被迁徙至其他地区。
- 33、殖民者: 大多都是西方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俄罗斯。这些国家用不合法的方式侵占别国领土的人。
- 34、保民官:古代罗马的一种特殊官职。约公元前年平民与贵族斗争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后的成果。
- 35、国民军: 词语解释⒈ 全称是“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所统辖的军队,原属北洋军阀直系。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组成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后部队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全国举足轻重的军事集团。1925年2月,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称“西北军”。
- 36、新民报: ①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权机关报。1938年1月创刊于北平,1944年4月停刊。
- 37、万民书: 多指老百姓向上级反映民意。
- 38、毛民国: 虚构国家。
- 39、平民化: 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通俗化。
- 40、人民性: 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等的反映。
- 41、难民营: 难民 nànmín 指遭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灾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的人。
- 42、爱民如子: 爱护百姓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旧时用以称颂帝王或官吏对老百姓仁爱。 亦作:爱人如子
- 43、仁民爱物: 仁民爱物rénmín-àiwù (1) 爱护百姓,爱惜万物。形容官吏廉能爱民 例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英 to love all people and animals
- 44、安民告示: 安民告示ānmín gàoshi (1) 原指新官上任或社会发生动乱之后官府张贴的安定民心的布告 英 a notice to reassure the public (2) 现比喻开会或进行某项工作前把内容事先通知群众 英 advance notice
- 45、国有民办: 指的是国有学校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承办。
- 46、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bànzhímíndì (1) 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受外国控制的国家 英 semicolony
- 47、物与民胞:物与民胞是汉语词语,拼音为wù yǔ mín bāo,释义为世间万物都是同类,天下民众都是同胞。
- 48、官偪民反: 官偪民反guān bī mín fǎn (1) 官吏极力敲诈、剥削,民众就会反对官府,以示不满 例 全车间工人联名写信揭发车间主任的恶劣作风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也可说是“官偪民反”吧。 英 being oppressed by officials the masses revolt against them;misgovernment drives the people to revolt
- 49、官逼民反: 官逼民反guānbīmínfǎn (1) 官吏极力敲诈、剥削,民众就会反对官府,以示不满 例 全车间工人联名写信揭发车间主任的恶劣作风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也可说是“官逼民反”吧。 英 being oppressed by officials the masses revolt against them;misgovernment drives the people to revolt
- 50、官逼民变: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 51、政荒民弊: 政务废弛,人民穷困。
- 52、移民并村: 1.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所实行的集中居民﹐加强控制的一种政策。
- 53、病民蛊国: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54、病民害国: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 55、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láomín-shāngcái (1) 原指国家大事处理不当,因而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现在常指做了多余的事,造成浪费 例 没有计划好就开工,造成返工,劳民伤财,该谁负责? 英 harass the people and drain the treasury;waste money and manpower; make people work hard and waste money for nothing
- 56、劳民费财: 亦作“劳民伤财”。
- 57、殷民阜财:殷:丰盛。阜:(财物)多。百姓富裕,财物富足。指让百姓生活富足。
- 58、残民害物: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 59、残民以逞: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 60、残民害理: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 61、人民警察:我国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亦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简称民警。
- 62、为民除害: 替老百姓除去祸害。
- 63、川西民居: 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之一。
- 64、新民丛报:半月刊。 年 月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年后,发表文章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遭《民报》批判。年停刊。
- 65、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66、吊民伐罪: 吊民伐罪diàomín-fázuì (1) 征讨有罪者以抚慰百姓 例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千字文》 英 punish the tyrant and comfort the people;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
- 67、吊民罚罪: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 68、蠹民梗政:亦作'蠧民梗政'。侵害人民﹐阻挠政令。
- 69、为民父母: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70、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guómín zhèngfǔ (1) 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英 national government
- 71、人民政府: 我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通称。
- 72、国富民强:国家和人民富足强健。出自《盐铁论》。
- 73、国富民丰: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74、国富民安:国家富足,人民安乐。
- 75、物阜民丰: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
- 76、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 77、物阜民安:阜:丰富。安:安乐。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78、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 79、殷民阜利:殷民:使人民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 80、与民更始: 与民更始yǔmín-gēngshǐ (1) 指政治革新,旧指帝王即位与民众共同开创新局面 英 make a fresh start together with the whole nation;give the people a new deal
- 81、关心民瘼: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 82、纳民轨物:轨范;准则。指规范事物。
- 83、乡规民约: 乡规民约xiāngguī-mínyuē (1)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英 rules set by the villagers
- 84、人民城郭:城郭:城墙。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 85、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guótài-mín’ān (1) 国家康泰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形容太平盛世 例 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治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宋·吴自牧《山川神》 英 make the state prosperous and people peaceful
- 86、国计民生: 国计民生guójì-mínshēng (1)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例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例 声色犬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聊斋志异·谈黄粟》 英 national economy and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 87、与民除害: 替老百姓除去祸害。
- 88、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89、为民除患: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 90、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guómín jīngjì (1)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物资供应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英 national economy
- 91、农民阶级:有人将农民阶级规划为工人阶级一类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除了劳力并没有资本,土地不属于他们。
- 92、基进民主:是一种民主制度的理论
- 93、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 94、土瘠民贫:土地贫瘠,人民贫穷。
- 95、强奸民意:指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群众头上,硬说这是民众的意愿。
- 96、东交民巷:地名。在北平正阳门内之东,原名东江米巷。
- 97、全民皆兵: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 98、敬授民时: 亦作“敬授民时”。
- 99、救民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 100、救民济世: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民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抚人民。
- 2、慠民: 1.高傲自负之民。
- 3、敖民: 游民。
- 4、保民:安民;养民。保护人民。
- 5、备民:犹言保民。
- 6、弊民:疲惫之民。
- 7、痹民: 1.下民;平民。痹﹐通"庳"。
- 8、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 9、兵民: 1.指壮丁。 2.士兵和民众。
- 10、病民:为害人民。
- 11、部民: 统属下的人民;邑民。
- 12、逋民: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 13、残民: 残害百姓。 被残害的人民;劫后余民。
- 14、苍民:百姓。
- 15、草民:草野之民,平民。
- 16、侪民:犹言一般的人。
- 17、常民:普通百姓。
- 18、臣民:(名)君主国家的臣子和百姓。
- 19、雠民: 1.亦作"雠民"。 2.众民。 3.敌方归附的庶民。
- 20、初民:指远古原始时代的人。
- 21、触民: 1.《庄子》寓言中的蜗角小国触国的百姓。
- 22、鉏民:该被诛除的坏人。
- 23、船民: 船民chuánmín (1) 从事水上运输,以船为家的人 英 boater
- 24、悴民: 1.谓忧时而不得志的人。
- 25、邨民:乡村居民。
- 26、村民: 村民cūnmín (1) 乡村的百姓 例 全体村民都跑出来迎接他 英 villager
- 27、蛋民:蛋人。蛋﹐同"蜑"。
- 28、疍民: 疍民,疍人dànmín,dànrén (1) 与黎族有远亲关系的水上居民,他们的船只在我国广州和福州形成密集的水上聚居区 英 Tan people
- 29、刁民:奸诈邪恶之民。
- 30、吊民:抚慰百姓。
- 31、耋民: 1.年高望重之民。
- 32、蠹民: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2.指危害人民。
- 33、遁民:指心多疑畏的人。
- 34、堕民:堕民,指元明清时期,在浙江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平民,因这类人从事的职业为人所轻贱,被排斥于“士农工商”之外,日本亦有同堕民一样的群体,称作“部落民”。
- 35、惰民: 惰民duòmín (1) 不务正业的游民 英 misfit
- 36、凡民:普通百姓;一般民众。
- 37、范民: 1.谓以礼教匡正人民。
- 38、匪民:非人,谓不被当人看待。
- 39、废民:无业之民。
- 40、丰民:使百姓丰裕。
- 41、附民:使百姓亲附。
- 42、富民:使人民富足:富国~ㄧ~政策。
- 43、抚民: 1.治理人民。
- 44、腹民:内地的居民。
- 45、公民: 公民gōngmín (1) 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例 剥夺其公民权利 英 citizen
- 46、工民:犹工人。
- 47、股民:中文解释:指从事股票交易的个人投资者。
- 48、寡民: 1.谓民少。
- 49、怪民: 1.性行古怪﹑精神失常的人。
- 50、观民: 1.观察民风。 2.检阅民力。 3.显示于民。
- 51、鳏民: 1.鳏夫。 2.犹匹夫。
- 52、害民:伤害人民。
- 53、悍民:强悍不驯之民。
- 54、豪民: 豪民háomín (1) 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凌压百姓的人 英 dispot;bully (2) 又 例 遮豪民于道。 例 拥豪民马前。 例 褫豪民衣。
- 55、龢民:与民和洽。
- 56、恒民:常人,一般的人。
- 57、横民: 1.不法之徒;不讲道理的人。
- 58、猾民: 刁滑狡诈的人。
- 59、滑民:狡猾之民。
- 60、怀民: 1.怀德归顺之民。 2.安抚人民。
- 61、皇民:指三皇时代的百姓。
- 62、回民: 回民Huímín (1) 回族人 英 the Huis
- 63、惠民:施恩惠于民;爱民。
- 64、虺民: 1.毒蛇似的人。
- 65、获民: 谓得民心。
- 66、饥民: 饥民jīmín (1) 在饥荒中挨饿的人们 英 refugees of famine;starving masses
- 67、济民: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毛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 68、畸民:高行拔俗之人。
- 69、奸民: 奸民jiānmín (1) 乱法犯禁,损公利己的人 例 奸民多乘机。——《明史》 英 a mean fellow; a villain; a scoundrel (2) 又 例 劾瑞庇奸民。奸民久系于狱。——清·方苞《狱中杂记》
- 70、贱民: 贱民jiànmín (1) 旧指社会地位低下没有选择职业自由的人 英 rabble (2) 印度种姓以外的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 英 untouchable;pariah
- 71、教民:教育人民。 清末泛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国人。
- 72、竞民: 1.争讼的人。
- 73、靖民: 1.治理人民。
- 74、静民: 1.谓安定民心。
- 75、僦民:雇用民夫。
- 76、鸠民: 1.聚集百姓。 2.指鸠形鹄面的烟民。
- 77、居民: 居民jūmín (1) 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例 城内居民。——《广东军务记》 例 内外居民。 例 遍地居民。 英 inhabitant
- 78、窭民: 1.贫民。
- 79、俊民:贤人,才智杰出的人。
- 80、骏民:贤人,才智杰出的人。骏,通"俊"。
- 81、畯民: 1.贤明的人。畯,通"俊"。
- 82、垦民:开荒种地的人。
- 83、宽民:待民众宽厚,不苛刻。
- 84、劳民: 使人民劳苦。 贫寒劳苦的民众。 慰勉人民。 谓奸巧的人。
- 85、羸民:贫弱之民。
- 86、厉民: 1.训练人民。 2.虐害人民。
- 87、俚民:百姓;平民。
- 88、莅民:管理百姓。
- 89、吏民:官吏与庶民。
- 90、犂民:黎民百姓。犂,通"黎"。
- 91、黎民: 黎民límín (1) 庶民,人民 英 the common people;the multitude
- 92、寮民:旧称广东入山搭寮居住的穷民。
- 93、料民:计点人口;清查民户。
- 94、良民: 良民liángmín (1) 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贱民) 英 common people (2) 旧时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 英 law-abiding people
- 95、列民:犹众民。《管子·山至数》:"大夫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门山之祠。"郭沫若等集校:"许维遹案:'列民,读为黎民。'"一说列民当分读,原文当为:"春秋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列,民幽其门。"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 96、猎民: 猎人;猎户。
- 97、临民:治民。
- 98、陋民:贱民﹐小民。
- 99、僇民:亦作'天之僇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 100、戮民: 犹戮人。受过刑罚的罪人。 指受压迫、残害的人。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民
- 五笔NAV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2) 同本义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黎民阻饥。——《书·舜典》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4) 泛指人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形容词(1) 民间的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查看更多]
M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