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开头的词语
更多- 1、烧包: 烧包shāobāo (1) 〈方〉 (2) 由于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 例 有的人钱多了就烧包,吃喝玩乐,满不在乎 英 forget oneself (3) 旧时祭鬼神,焚烧封成包的纸钱 英 paper money
- 2、烧杯: 烧杯shāobēi (1) 一种敞口的细高容器(有玻璃制的、瓷制的或金属制的),带有一个伸出的唇为倾出液体用,供化学工作者和药剂师使用 英 beaker
- 3、烧饼: 烧饼shāobǐng (1) 烤熟的小面饼,表面多有芝麻 英 sesame seed cake;griddle cake sprinkled with sesame seed
- 4、烧煿:烧烤。
- 5、烧残: 1.焚烧残害。 2.燃烧将尽。 3.因焚烧而残缺。
- 6、烧槽:琵琶名。
- 7、烧除:烧毁去除。
- 8、烧瓷: 1.用高岭土等烧制成的瓷器。 2.北京出产的特种工艺品之一。类似景泰蓝,铜胎,不掐丝,用珐琅瓷釉描绘而成。
- 9、烧灯: 1.亦作"烧镫"。 2.点灯。 3.指举行灯会或灯市。 4.指元宵节。
- 10、烧掇: 1.焚烧侵掠。
- 11、烧燔:烧焚;烧毁。
- 12、烧焚: 1.烧毁;烧掉。
- 13、烧燌: 1.烧毁。燌,同"焚"。
- 14、烧割:古代一种食品。禽畜肉整体烤熟,食时以刀割切。
- 15、烧汞:指道教徒用水银炼药。
- 16、烧锅: 烧锅shāoguō (1) 制做白酒的作坊 英 aquavit workshop
- 17、烧焊: 烧焊shāohàn (1) 用电焊或气焊的方法把断裂的或分开的物品焊接起来 英 weld
- 18、烧痕:野火的痕迹。
- 19、烧灰: 1.焚物使成灰。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 20、烧毁: 烧毁shāohuǐ (1) 焚烧毁灭;焚烧毁坏 例 上星期六他们的房子烧毁了 英 burn down
- 21、烧碱: 烧碱shāojiǎn (1) 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有强碱性,用于工业生产 英 caustic soda
- 22、烧焦: 烧焦shāojiāo (1) 由于过度烧、烤而炭化变色 例 烤肉的底部被厨师烧焦了 英 scorch
- 23、烧劫: 1.佛教语。指坏劫(世界毁灭)时的大火灾。 2.泛指火灾。
- 24、烧烬:野火的灰烬。
- 25、烧烤: 烧烤shāokǎo (1) 快速烧烤肉块的表皮,常用以增进色和味作为烹调的第一步使肉上色变褐 英 sear
- 26、烧料:用含有硅酸盐的岩石粉末与纯碱混合,加上颜料,加热熔化,冷却后凝成的一种玻璃状物体。多用以制造器皿或手工艺品。
- 27、烧炼:谓道教徒烧炉炼丹。冶炼。
- 28、烧鍊:1. 谓道教徒烧炉炼丹。唐李翱 《疏屏奸佞》:“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主好神仙,则通烧鍊变化之术。” 清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元和 中,方士烧鍊之术盛行,士大夫多有信之者。”鍊,一本作“ 炼 ”。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七事为证》:“然为化学之元祖者,即道家之烧炼术也。古人欲得不死之药,於是方士创烧炼之术以求之。” 2. 冶炼。《再生缘》第二五回:“军师既会飞刀,何不早些烧炼?”
- 29、烧裂:用火或发热的物使物品受热起变化
- 30、烧录:把想要的数据通过刻录机等工具刻制到光盘、烧录卡(GBA)等介质中。
- 31、烧炉:金属冶炼炉。
- 32、烧麦: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焼売,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
- 33、烧瓶: 烧瓶shāopíng (1) 一种用优质玻璃做成的圆形或圆锥形的玻璃瓶,在实验室中用来给试剂加热 英 flask
- 34、烧爇:焚烧。
- 35、烧焫: 1.焚烧;焚毁。 2.犹残害。
- 36、烧伤: 烧伤shāoshāng (1) 因火灼、电、腐蚀剂或放射线的作用而造成的身体损伤,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破坏与充血,常起水泡;在严重病例中可有组织烧焦,根据烧伤的范围与程度而分为一度、二度或三度烧伤 英 burn
- 37、烧钱:焚化纸钱。
- 38、烧毛: 烧毛shāomáo (1) 将织物通过灼热板或煤气火焰,除去其表面的毛茸纱结等 英 singeing
- 39、烧畲:烧荒种田。
- 40、烧马:元代俗语。指大祭。
- 41、烧金: 1.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 2.谓以金为釜。极言生活奢华。
- 42、烧酒: 烧酒shāojiǔ (1)白酒 英 spirit usu. distilled from sorghum or maize
- 43、烧畬:烧荒种田。
- 44、烧尾: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唐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喻显达。
- 45、烧卖: 烧卖shāomài (1) 烫面薄皮包馅制成的食品,蒸熟吃。俗称作“烧麦” 英 a steamed dumpling with the dough gathered at the top
- 46、烧蜡:燃点灯烛。
- 47、烧埋: 烧埋shāomái (1) 殡葬 英 bury
- 48、烧刀: 1.亦称"烧刀子"。 2.即烧酒。
- 49、烧指: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指,以示虔诚。
- 50、烧夷:烧毁使成为平地。
- 51、烧纸: 烧纸shāozhǐ (1) 焚烧纸钱等 英 burn paper as sacrificial offerings (2) 印出或刻出钱形的纸,祭死者时焚烧 英 paper money
- 52、烧春: 1.酒名。 2.形容春意浓重。
- 53、烧当:汉代西羌部族名。
- 54、烧胤: 1.谓遗火延烧。
- 55、烧炭: 1.将树木枝干烧制为炭。
- 56、烧葬: 1.火葬。 2.焚烧送葬物。
- 57、烧制: 烧制shāozhì (1) 以火烧的方法制造(如陶器)在窑里烧 例 烧制陶器 英 fire
- 58、烧饭: 烧饭shāofàn (1) 〈方〉做饭 英 make meals
- 59、烧化:指烧掉尸体﹑纸钱等。
- 60、烧镫: 1.见"烧灯"。
- 61、烧地: 1.被野火烧过的地面。 2.把地面烧热。
- 62、烧甎:1. 烧制砖瓦。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旅葬 江陵 东郭……欲营迁厝。蒙詔赐银百两,已於 扬州 小郊北地烧甎。”一本作“ 烧砖 ”。《宋书·孝义传·吴逵》:“家徒壁立,冬无被絝,昼则庸赁,夜则伐木烧甎。” 2. 指烧成的砖。 宋楼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黄閍冈 下得寳墨,古人烧甎坚于石。”
- 63、烧眼: 1.耀眼。 2.衣物被火烧成的窟窿。
- 64、烧砚: 1.以火烤煨石砚或烧制陶砚。亦指煨过的石砚或烧制的陶砚。参阅宋米芾《砚史》。 2.谓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烧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 65、烧薙: 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 66、烧田:一种耕作法。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
- 67、烧银: 1.燃点银灯。 2.指炼丹。
- 68、烧炙:烧烤。
- 69、烧猪:烧烤猪肉。亦指烤熟的猪肉。
- 70、烧砖: 1.亦作"烧砖"。亦作"烧砖"。 2.烧制砖瓦。 3.指烧成的砖。
- 71、烧眉:比喻非常紧迫。
- 72、烧空:映红天空。
- 73、烧结: 烧结shāojié (1) 加热小块矿石或粉末,使粘结 英 sinter;agglomeration;agglutination
- 74、烧云: 烧云shāoyún (1) 见“发光云” 英 glowing cloud
- 75、烧鸭: 1.即烤鸭。
- 76、烧鷰: 1.亦作"烧鷰"。 2.烤熟的燕肉。传说龙嗜食之。
- 77、烧羊: 1.指唐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 78、烧剃: 1.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 79、烧研:烧制过的砚。研,同"砚"。
- 80、烧栈:烧毁栈道。秦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封建统治权。刘邦为汉王时,军事力量较弱。在向项羽请得汉中地,由巴蜀进驻汉中时,采用张良计策,故意把沿途所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复返回,无意与项羽争战,以此麻痹项羽。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代诗文常提到这个用兵策略。
- 81、烧房:方言。酿酒的作坊。
- 82、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
- 83、烧器: 1.指锅釜之类烧煮东西的器具。 2.用火烧热器皿。
- 84、烧牛:指火牛阵。战国后期,燕军攻破齐国。后齐将田单乘敌松懈,在千馀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使牛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结果大败燕军,收复失去的七十馀城。见《史记.田单列传》。
- 85、烧点: 1.犹焦点。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 86、烧薪:《北史.陈奇传》:"﹝游雅﹞取奇注《论语》﹑《孝经》烧于庭内。奇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后以"烧薪"谓著作没有价值,只能当柴烧掉。
- 87、烧献:向神祇等焚化奉献品。
- 88、烧手: 1.烧指。佛教徒自烧其手,以示忏罪献身。 2.棘手,难以处理。
- 89、烧铄: 1.烧熔。
- 90、烧燕: 1.亦作"烧燕"。 2.烤熟的燕肉。传说龙嗜食之。
- 91、烧药: 1.炼制丹药。 2.煎药。
- 92、烧盘:方言。谓脸上发热发红。
- 93、烧头: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头,以示虔诚。
- 94、烧火: 烧火shāohuǒ (1) 使柴、煤等燃料燃烧 例 烧火做饭 英 light a fire
- 95、烧香: 烧香shāoxiāng (1) 拜神佛时点着香插在香炉中 例 烧香拜佛 英 burn joss sticks (before an idol) (2) 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例 有些地方风气不正,办事得先烧香 英 bribe
- 96、烧灼: 烧灼shāozhuó (1) 用烧、烫使受伤 例 十六世纪时,一切创伤都是用烙铁烧灼或用沸油注烫作正当治疗。——《截肢和输血》 英 cauterize;burn;scorch
- 97、烧心: 烧心shāoxīn (1) 忧心 英 worry (2) 胃部感觉烧灼,多由胃酸过多刺激胃粘膜引起;胸骨下部后方的一种烧灼感,通常与食管下端或胃贲门的痉挛有关 英 heartburn (3) 菜心因病害而发黄 英 (of cabbages)turn yellow at the heart
- 98、烧荒: 烧荒shāohuāng (1) 垦荒前烧掉荒地上的野草、灌木等 例 放火烧荒 英 burn the grass on waste land
- 99、烧水:把水加热至沸腾。
- 100、烧塼:1. 烧制砖瓦。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旅葬 江陵 东郭……欲营迁厝。蒙詔赐银百两,已於 扬州 小郊北地烧塼。”一本作“ 烧砖 ”。《宋书·孝义传·吴逵》:“家徒壁立,冬无被絝,昼则庸赁,夜则伐木烧塼。” 2. 指烧成的砖。 宋楼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黄閍冈 下得寳墨,古人烧甎坚于石。”
烧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火烧鳊: 胭脂鱼。
- 2、火烧疮: 病名。即灼伤。
- 3、发烧友:指对音乐狂热的 爱好者。有软件发烧友(指对音乐制品的爱好者)和硬件发烧友(指对音响设施的爱好者)。
- 4、燃烧焓: 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焓变。
- 5、火烧云: 火烧云huǒshāoyún (1) 清晨或傍晚由于阳光的映射天空出现的红霞 英 the radiant cloud at sunrise or sunset
- 6、燃烧瓶: 装有液体燃烧剂的玻璃瓶,投掷后玻璃瓶破碎而燃烧。
- 7、燃烧弹: 燃烧弹ránshāodàn (1) 装有燃烧剂(例如铝热剂或凝固汽油)的炸弹,用于使目标燃烧 英 incendiary bomb (2) 充满了可燃物的空心容器或壳体,从迫击炮或榴弹炮射出,以前用来袭击建筑物、船只或堡垒。也叫“烧夷弹” 英 carcass
- 8、燃烧体: 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
- 9、叉烧肉: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各地都有,常作家常小吃。
- 10、红烧肉: 红烧肉hóngshāoròu (1) 利用红烧的办法烹调的猪肉 英 pork braised in brown sauce
- 11、米烧酒: 一种酒,在东南一带比较盛行。
- 12、把火烧天:比喻是一种武工招式比喻火很大。
- 13、焙烧选矿: 对矿物原料进行预处理的方法。
- 14、焙烧强度:焙烧强度指的是对〖矿物等〗施以灼热,以驱除其中的挥发性组分的强弱程度。
- 15、椽头烧饼:圆形烧饼。状似椽头,故称。
- 16、香葱烧饼: 一道传统烤烙面点,焦黄酥脆的烧饼,加上香气四溢的葱香,味道无法形容。
- 17、兰州烧饼: 原意为兰州出产的烧饼,后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意为“楼主SB”。
- 18、博望烧屯: 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 19、饥火烧肠: 饥火烧肠jīhuǒ-shāocháng (1) 饥饿强烈,胃肠中有火烧火燎之感 英 one's stomach singing with hunger
- 20、赤口烧城:赤舌:火舌,指恶毒的言语。比喻谗言造成的祸害极其严重。也作“赤口烧城”。
- 21、赤舌烧城:赤舌:火舌,指恶毒的言语。比喻谗言造成的祸害极其严重。也作“赤口烧城”。
- 22、可烧而走: 可烧而走kěshāo érzǒu (1) 可用火攻战术使(他们)败逃。走,逃跑,使动用法,使…走 例 可烧而走之。——《资治通鉴》 英 drive away with fire
- 23、放火烧身:比喻发动群众揭露自己的缺点错误。
- 24、不伏烧埋:1.不服罪;不认错。2.不听劝解。
- 25、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 26、刮语烧书: 1.谓灭除百家之言,焚烧《诗》《书》及列国史记。
- 27、火烧棺材: 快要逼死人了。
- 28、火烧火燎: 火烧火燎huǒshāo-huǒliǎo (1) 形容心情极为焦急或热得受不了 例 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英 restless with anxiety;feel terribly hot
- 29、火烧眉毛: 火烧眉毛huǒshāo-méimao (1) 比喻事态十分严重 例 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宋·释普济《蒋山法泉禅师》 英 a desperate situation;be extremely urgent as the fire is singeing one's eyebrows
- 30、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火上浇油,借势挑拨以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
- 31、煮豆烧箕: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 32、剪须烧药:唐太宗与李绩君臣间的故事。李绩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帝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见《旧唐书.李绩传》。
- 33、奸掳烧杀: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杀人放火。
- 34、拣佛烧香: 拣佛烧香jiǎnfó-shāoxiāng (1) 挑拣符合自己心愿的佛事奉烧香,比喻待人接物不一视同仁,厚张薄李 英 curry favor from the right person
- 35、翦须烧药: 唐太宗与李?君臣间的故事。
- 36、复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 37、磕头烧香: 磕头烧香kētóu-shāoxiāng (1) 北方口语∶比喻求人说好话 例 对这些黑心肝,光磕头烧香不行,我醒过劲来了,得和他们干! 英 plead
- 38、酒烧垒块:作者是任诞
- 39、邱县烧麦: 烧麦又称烧卖、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
- 40、老猫烧须:这是一个粤语俚语,形容有经验的人,有时也会出错,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却因为大意没有幸免,犯了跟新手同样的错误。
- 41、冷庙烧香:亦作“[[烧香走错了庙门]]”。比喻看错了对象。
- 42、火烧祆庙: 《渊鉴类函》卷五八引《蜀志》:“昔蜀帝生公主,诏乳母陈氏乳养。
- 43、煮鹤烧琴: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因而大杀风景之事。
- 44、燃烧系统: 保证燃烧器燃烧所需的燃料。
- 45、惹火烧身: 惹火烧身rěhuǒshāoshēn (1) 惹:招引。比喻自找麻烦,结果害了自己 例 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英 stir a fire and burn oneselfbring trouble upon oneself
- 46、汤烧火热: 谓生病发高烧。
- 47、引火烧身: 引火烧身yǐnhuǒshāoshēn (1) 比喻主动表明自己的缺点错误,争取群众的批评帮助 英 make self-criticism as one who draws a fire against oneself
- 48、灼背烧顶: 1.谓佛教徒燃艾或线香烧炙头顶背脊。
- 49、举火烧天: 举火烧天,指的是抢棒棍术的一个招式。指双手握棍棒高高举起,准备迎头棒打对手上三路。
- 50、火烧赤壁: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 51、火烧旺地:该处的地运正隆。
- 52、火烧连营:角: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指整个军营响着进攻的号角。
- 53、约旦人质被活活烧死:ISIS 3日在社交媒体上传了约旦飞行员卡萨斯贝被烧死的视频,画面显示卡萨斯贝站在一个铁笼子里被纵火点燃。
- 54、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 民间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去做,遇有急难才去恳求能够完成。现指平时不做准备,事情发生后才开始忙乱的去做。
- 55、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词语解释⒈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56、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词语解释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⒈ 亦作“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引证解释⒈ 亦作“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谓平日不早作准备或努力,到事情紧急时才匆忙设法。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引《水浒传》第十六回:“何清 笑道:‘哥哥正是“急来抱佛脚,閒时不烧香”。’” 明 张谊 《宦游纪闻·抱佛免罪》:“云南 之南一番国,其俗尚释教,人有犯罪应诛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故俗谚云:‘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鲁迅 《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我现在才知道 南池子 的‘政治学会图书馆’去年‘因为时局的关系,借书的成绩长进了三至七倍’了,但他‘家 翰笙 ’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 5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词语解释⒈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 58、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意思是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急忙设法应付,又比喻平时不结交,事急才求人。
烧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宝烧:用红宝石末烧制的瓷器。
- 2、焙烧: 焙烧bèishāo (1) 对矿物等施以灼热,以驱除其中的挥发性组分 英 roast;bake
- 3、残烧: 余烬。 指晚霞。
- 4、插烧: 1.方言。即叉烧。一种熏制成的干肉。
- 5、锄烧: 1.即鸡素烧。日本的一种名吃。
- 6、摧烧: 1.折断烧毁。 2.喻扫除。
- 7、低烧: 低烧dīshāo (1) 体温在37.5-38摄氏度叫低烧。也说低热 例 他在发低烧 英 low fever
- 8、煅烧: 煅烧duànshāo (1) 使(如无机物)加热至高温,但不熔化,目的是使产生有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便转化或除去所含不需要的某种物质 英 calcine
- 9、燔烧:焚烧。
- 10、焚烧: 焚烧fénshāo (1)烧毁,烧尽 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英 burn;set on fire
- 11、裹烧: 1.谓包裹其完体而烧烤。
- 12、劫烧: 佛教谓世界毁灭时大火燃烧至二禅天。
- 13、狂烧:猛烈的野火。
- 14、烈烧:炽烈的野火。
- 15、闷烧:故作深沉,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
- 16、蒲烧:把鱼破开剔骨,涂上以酱油为主制成的甜辣汤汁烤制而成的料理。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鳗鱼。
- 17、穷烧: 1.方言。意谓穷人摆阔。
- 18、燃烧: 燃烧ránshāo (1) 剧烈氧化;消耗燃料并发出光、热和气体 例 煤在炉子里燃烧 英 burn (2) 着火 例 干树叶一接触火立刻就燃烧 英 kindle
- 19、爇烧:燃烧。
- 20、白烧:烧酒的俗称。
- 21、叉烧: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各地都有,常作家常小吃。
- 22、赤烧:指晩霞,夕照。因红似火烧,故称。
- 23、火烧:[ huǒ shao ] :〈名〉表面上没有芝麻的烧饼。 [ huǒ shāo ] :〈动〉烈火燃烧;用火焚烧。
- 24、山烧:犹山火。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
- 25、生烧:活烤。
- 26、熏烧:亦作'熏烧'。 烟熏火烧,以驱狐鼠。比喻惩处坏人。 一种烹调方法。指用木柴﹑木屑等的烟火灼炙食物。
- 27、烟烧:熏烧。
- 28、延烧:蔓延燃烧。
- 29、野烧: 1.犹野火。
- 30、远烧:远处的野火。
- 31、灼烧: 灼烧zhuóshāo (1)焚烧 英 burn
- 32、发烧: 发烧fāshāo (1) 体温超过37.5°C 例 一连三天都在发烧 英 have a temperature;have a fever (2) 由疾病引起的过高体温(如由于炎症) 英 heat sink
- 33、高烧: 高烧gāoshāo (1) 指体温在39°C以上。也叫“高热” 例 天啊!他发高烧了 英 high fever
- 34、退烧: 退烧tuìshāo (1) 不发热了 英 bring down(或allay) a fever (2) 一个人的体温由高于正常降到正常,也说“退热” 英 remove fever
- 35、红烧: 红烧hóngshāo (1) 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再加酱油焖成暗红色的烹调方法 例 红烧鱼 英 braise in soy sauce
- 36、炭烧:用碳烤。
- 37、翻烧:原词出自浙江湖州。吴语系将特大月饼称“翻烧”,主要地区有:浙江、上海、江苏一带以及安徽部分地区。
- 38、屠烧: 杀人放火。
- 39、发高烧: 发高烧fāgāoshāo (1) 原指因生病而体温增高,现在常用来比喻感情过于激动时控制不住自己而乱说乱做 例 你今天晚上竟会为我们给赵庆恩倒一个小病房这么小的事,发这么大的高烧,说出那样难听的话 英 fever; suffer from a fever
- 40、妒火中烧: 妒火中烧dùhuǒ-zhōngshāo (1)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例 使他妒火中烧 英 mad with jealousy
- 41、心如焚烧: 心里煎熬的意思。
- 42、烈火焚烧: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 43、忿火中烧:犹言怒火中烧。
- 44、饥焰中烧: 犹言饥火烧肠。
- 45、怒火中烧:愤怒像火一样在心中燃烧。
- 46、熊熊燃烧: 形容火势凶猛。
- 47、无氧燃烧:燃烧 ránshāo ∶剧烈氧化;消耗燃料并发出光、热和气体煤在炉子里燃烧∶着火干树叶一接触火立刻就燃烧。
- 48、里外发烧:皮里皮面褂子的俗称。
- 49、冰上盐烧: 一品新田部亲王子。
- 50、火云如烧:指夏天的红云。唐.岑参〈送祁乐归河东〉诗:「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
- 51、薰香自烧:薰:香草。薰草因为有香气而招致焚烧。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致灾祸。
- 52、不怕没柴烧: 不怕没柴烧,拼音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释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英译: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 53、千日打柴一日烧: 见“千日斫柴一日烧 ”。
- 54、千日斫柴一日烧: 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 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 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如: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千日打柴一日烧。
- 55、真金不怕火来烧: 真金不怕火来烧zhēn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 (1)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例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郭沫若《相见以诚》 英 true gold fears no fire——a person of integrity can stand severe tests
-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词语解释⒈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5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词语解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⒈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引证解释⒈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七郎 ﹞只得劝母亲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欧阳予倩 《不要忘了》第十三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暂时退一退,使我们的军队不至全部损失,这是应该的。”亦作“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红楼梦》第八二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説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〇六:“如果避免了战略的决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丧失若干土地,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促进并等候国内的进步、国际的增援和敌人的内溃,这是抗 日 战争的上策。”国语辞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⒈ (谚语)只要留有青山,便能植树而有柴可烧。比喻只要根本的东西还在,不怕将来没有作为。也作「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58、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词语解释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⒈ 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引证解释⒈ 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国语辞典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⒈ (谚语)只要留得青山,便能植树而有柴可烧。比喻只要根本的东西还在,不怕将来没有作为。也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引《红楼梦·第八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59、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词语解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⒈ 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引证解释⒈ 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拼音shāo
- 注音ㄕㄠ
- 笔划10
- 繁体燒
- 五笔OATQ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2) 同本义烧,爇也。——《说文》雏烧。——《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齐之北泽烧火。——《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资治通鉴》(3) 又如: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烧焚祭品);烧丹炼汞(道家用朱砂水银等物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烧糊了卷子(喻外貌丑陋);烧埋钱(烧化埋葬死人的费用);烧冷灶(敷衍不得时的人);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烧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4) 烘烤;曝晒 。如:烧炙(烧烤);烧猪(烧烤猪肉);烧鸭(即烤鸭)(5) 照耀;照射 。如:烧空(映红天空);烧眼(耀眼)(6) 加热使物体发生变化 。如: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烧汞(指道教徒用水银炼药);烧金(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烧银(指炼丹);烧炼(冶炼);烧药(炼制丹药;煎药);烧铄(炼熔)(7) 烹调方法之一。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苏轼《新城道中诗》(8) 体温升高,得热病 。如:孩子连烧两天了;现在还烧着呢名词(1) 野火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白居易《秋思诗》(2) 指烧酒 。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又如:烧刀(强烈的酒。也称烧刀子)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