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
拼音: | lǐ yí zhī bāng |
注音: | ㄌ一ˇ 一ˊ ㄓ ㄅㄤ |
词性: | 成语 |
礼仪之邦的意思
词语解释:
礼仪:《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邦:国家。
网络解释:
礼仪之邦 (词语解析)
- 1、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 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 3、虽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但对待小日本,越是客气他就越猖狂。
- 4、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 5、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 6、诚信修睦,礼仪之邦;仁慈博爱,心存善念;公益爱心,文明传递;和谐社会,千秋万代;修身律己,厚德同怀;孝慈美德,继承传统;诵传经典,弘扬正气!
字义分解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禮
- 五笔PYNN
- 五行火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笔划5
- 繁体儀
- 五笔WYQY
- 五行木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礼仪之邦相关的词语